《浪淘沙 其一 夜怀》
时间: 2025-02-04 16:24:14意思解释
浪淘沙 其一 夜怀
作者: 佟世南 〔清代〕
原文展示:
玉露酿秋寒。怕杀衾单。凤楼人远信难传。立尽清宵明月影,依旧孤眠。寂寞小窗前。落叶珊珊。西风吹梦到江关。一霎相逢还去了,烟水云山。
白话文翻译:
秋露酿成了寒意,冷得令人害怕,单薄的被褥抵挡不了这份严寒。凤楼上的人遥远,音信难以传达。在这清冷的夜晚,我独自伫立,月影映在身旁,依然是孤独地入眠。小窗前的寂寞让我心生感慨,落叶一片片地飘落,西风吹来,带走了我的梦,直到江边。那一瞬的相逢又如烟般消散,只留下烟水和云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露: 秋天的露水,象征着寒冷。
- 凤楼: 这里指代高楼,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 珊珊: 形容落叶的声音或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江关: 指江边的关口,象征着远方和分离。
典故解析:
- 凤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的楼阁,常用于表达对远方和思念的情感。
- 烟水云山: 描绘了迷离的山水景象,常用来表现离愁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佟世南,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梅谷。他的诗歌多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农历八月,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深深打动了他,借助秋天的寒露和落叶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一 夜怀》是一首抒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开篇“玉露酿秋寒”,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丝清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情绪,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月光下的身影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思念之情。
“凤楼人远信难传”一句更是将思念推向极致,远方的亲人使得这种孤独感愈加明显。诗人在小窗前,面对落叶飘零,感受到岁月无情的流逝。西风的吹拂带走了他的梦,象征着追寻与失去之间的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致,结合了自然与情感,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也体会到秋天的萧瑟与思念的愁苦。结尾的“烟水云山”更是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升华,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露酿秋寒: 秋天的露水凝结了寒意,描绘了季节的变迁。
- 怕杀衾单: 单薄的被褥无法抵挡寒冷,暗示内心的脆弱。
- 凤楼人远信难传: 远方的人使得音信难以传达,表现出孤独与思念。
- 立尽清宵明月影: 在清冷的夜晚,月影陪伴,孤独的状态更加凸显。
- 依旧孤眠: 反映出诗人的孤寂,夜晚无法解除内心的孤独。
- 寂寞小窗前: 小窗前的寂寞,进一步加强孤独感。
- 落叶珊珊: 落叶声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西风吹梦到江关: 西风带走了他的梦,象征着对远方的追寻与失落。
- 一霎相逢还去了: 短暂的相遇又消逝,表现出无奈与愁苦。
- 烟水云山: 迷离的自然景色,留下思念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露酿秋寒”将露水与寒冷相联,生动形象。
- 拟人: “西风吹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 “落叶珊珊”与“江关”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借助秋季的寒露和落叶意象,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露: 代表秋季,象征着冷清与思念。
- 凤楼: 高楼,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无法触及的距离。
- 落叶: 象征着生命的逝去与时间的流逝。
- 西风: 代表变化与无情,带走了梦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露”代表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凤楼人远信难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忍耐 C. 思念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烟水云山”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离愁 C. 和平 D. 成功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佟世南的《浪淘沙 其一 夜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刻感受,但佟世南侧重于自然景象与孤独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失落。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事无常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佟世南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鉴赏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