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龙舟竞赛》

时间: 2025-05-25 12:00:04

瞰水山阿。

春林若髻,一绾青螺。

岸绿摇风,江舟待力,执桨摩挲。

乍闻重鼓锵锣。

劲矢发、行惊懒鼍。

胜者归来,红旌迎舞,湘女迎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龙舟竞赛
作者: 崔荣江 〔当代〕

瞰水山阿。春林若髻,一绾青螺。岸绿摇风,江舟待力,执桨摩挲。乍闻重鼓锵锣。劲矢发行惊懒鼍。胜者归来,红旌迎舞,湘女迎歌。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高处俯瞰,山峦如同春天的林木,宛如女子的发髻,轻轻盘起青色的螺钿。岸边的绿树在风中摇曳,江上的船只在等待发力,手握桨把,轻轻摩挲。突然听到鼓声和锣声的响亮。劲箭发出,惊动了懒散的蛤蟆。胜利者归来,红色的旌旗迎风舞动,湘女们唱着迎接的歌。

注释:

  • :俯视、眺望。
  • :指山坡或山顶。
  • :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
  • 青螺:形容春林的色彩,青色的螺旋形状。
  • 执桨摩挲:形容划船时手握桨的姿态。
  • 重鼓锵锣:形容比赛的热烈气氛。
  • 劲矢:形容发出的箭矢,迅猛有力。
  • 懒鼍:指懒散的蛤蟆,形象生动。
  • 红旌:红色的旗帜,象征胜利。
  • 湘女:指湘江地区的女子,具有地方特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擅长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结合,其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龙舟竞赛的背景下,描绘了竞赛时的激烈场景,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胜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柳梢青龙舟竞赛》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热烈的竞技场面为背景,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盛况。诗中的“瞰水山阿”让读者感受到比赛的地点与环境的优美,春林如发髻的比喻,形象而细腻,赋予自然以灵性。随着比赛的开始,岸边的绿树在风中摇曳,江舟等待力量的展开,渲染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乍闻重鼓锵锣”一句,瞬间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比赛的高潮,鼓声与锣声的响亮,象征着竞技的紧迫与激烈。而“劲矢发行惊懒鼍”则用箭矢的迅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比赛中的拼搏精神,展现了运动员们的勇气与力量。

最后的胜者归来,红旌迎舞,湘女迎歌,体现了胜利后的欢庆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整首诗不仅表现了龙舟竞赛的热烈场面,也寓意着团结、拼搏、胜利的精神,是对传统民俗的赞美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瞰水山阿:描绘了比赛的环境,将自然景色与竞赛背景结合。
  • 春林若髻,一绾青螺:比喻生动,展现春天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享受。
  • 岸绿摇风,江舟待力:感觉到待发的紧迫感,增强了比赛的氛围。
  • 乍闻重鼓锵锣:直接切入比赛的高潮,感受到声音的冲击力。
  • 劲矢发行惊懒鼍:生动的描绘了箭矢的迅猛,增强了比赛的紧张感。
  • 胜者归来,红旌迎舞,湘女迎歌:胜利的欢庆,传达了文化与传统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林若髻”生动形象。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特征,增强了感情。
  • 对仗:如“红旌迎舞,湘女迎歌”,形成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龙舟竞赛的壮观场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团结拼搏精神的歌颂,以及对胜利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活力。
  • :象征稳重与坚韧。
  • 春林:象征希望与生机。
  • 红旌:象征胜利与欢庆。
  • 湘女:象征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 A. 拟人
    • B. 排比
    • C. 比喻
    • D. 夸张
  2. “胜者归来,红旌迎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欢庆
    • C. 忧伤
    • D. 疲倦

答案

  1. C. 比喻
  2. B. 欢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感。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表现了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崔荣江的《柳梢青龙舟竞赛》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胜利的渴望,但前者侧重于传统赛事的描绘,后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