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春日天门城边看灌麦》
时间: 2025-01-24 02:0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嶓冢东流日变迁,
淤湖春麦绿成田。
渐繁生齿兵戈后,
试数儿童陇亩前。
西顾犹愁回纥马,
南漕久废运河船。
谈何容易匡时略,
搔首斜阳古郭边。
白话文翻译:
在嶓冢的东边,阳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化,
淤湖中春天的麦子已绿意盎然,变成了丰收的田野。
经历战乱后,渐渐多了孩童在田间嬉戏,
不妨数一数,孩子们在田埂上玩耍。
回头望去,依旧为回纥的马而感到忧愁,
南方的运河船早已因废弃而沉寂。
谈论恢复昔日的繁荣,何其不易,
在斜阳的映照下,我在古老的城郭边沉思。
注释:
- 嶓冢:指的是一种山丘或高地,具有象征性的地理特征。
- 淤湖:指因沉淀物而形成的湖泊。
- 生齿:指人口,生育。
- 回纥:古代突厥部落之一,曾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
- 漕:指水路运输,通常与运河有关。
- 匡时略:匡正时局,恢复昔日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山(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事、民生疾苦,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思索与忧虑。开篇描绘了日升日落、春麦丰收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战争后果的沉重反思,诗人通过“渐繁生齿”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儿童的生长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不过,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忧愁,回顾了历史的悲剧与社会的衰败,尤其是“西顾犹愁回纥马,南漕久废运河船”两句,透露出对外部威胁的担忧与对国家衰退的无奈。最后以“谈何容易匡时略,搔首斜阳古郭边”收尾,表达了对复兴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嶓冢东流日变迁: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历史的变迁。
- 淤湖春麦绿成田:春天的来临使得土地复苏,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渐繁生齿兵戈后:经历了战争,人口逐渐恢复,寓意着重生。
- 试数儿童陇亩前: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 西顾犹愁回纥马:回望历史,表达对外族威胁的忧虑。
- 南漕久废运河船:运河运输的衰败,反映经济的停滞。
- 谈何容易匡时略:恢复繁荣的难度,感慨历史的沉重。
- 搔首斜阳古郭边:在古城墙边,诗人沉思未来,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春日的生机与历史的沉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张力。
- 象征:儿童象征着未来和希望,古郭则象征着历史和记忆。
- 拟人:用“搔首”表达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思考,让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现实的忧虑,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春麦: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儿童:代表着未来与新生,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 回纥马:象征外部威胁与历史的痛苦。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回纥”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回族
c) 突厥部落
d) 蒙古族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无奈 -
“南漕久废运河船”中的“运河”指的是什么? a) 水路交通
b) 陆路交通
c) 铁路交通
d) 空中交通
答案:
- c) 突厥部落
- b) 忧愁
- a) 水路交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未来的希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也有对春天的描写,但更多集中在国家的危难与个人的苦痛上,与施山的诗形成了一种对照,前者更倾向于悲壮,后者则在忧虑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对施山《庚午春日天门城边看灌麦》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