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城头晚眺有怀仲丹都中》
时间: 2025-01-11 01:1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山黄叶兼红叶,松竹萧森掩映之。
云里谯楼双塔迥,鸟边暮雨片帆迟。
风光绝妙秋深后,客思苍然独立时。
忽见洞庭霜橘至,故人京国最相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山上黄叶与红叶交错,松树和竹子在萧瑟的风中掩映。云雾中,谯楼和双塔显得格外高耸;在鸟飞过的地方,暮雨中一只帆船缓缓前行。深秋的风光别具一番风味,而我独自伫立,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忽然看到洞庭湖的霜橘送来,想起了在京城的老朋友,更加思念。
注释:
- 谯楼:古代的一种楼阁,通常用于观景或警戒。
- 双塔:指两座高塔,象征着雄伟的建筑。
- 苍然:形容心情的沉静和忧郁。
- 霜橘:指秋冬时节成熟的橘子,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点,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京国:指当时的京城,即北京,常代表着繁华和人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山,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身处蒲圻,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勾起了他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这种思乡情结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屡见不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眷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开篇通过黄叶与红叶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多彩和萧瑟。接着,诗人描写了谯楼和双塔在云雾中显得格外高耸,营造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意境。此时,鸟儿飞过,暮雨中帆船的缓慢行驶,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感觉。
在第三联,诗人表达了在这绝美的秋光中,独自伫立时内心的苍然和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故人京国最相思”,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鲜明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山黄叶兼红叶:描绘了秋天山中黄红相间的树叶,展现出自然景色的丰富性。
- 松竹萧森掩映之:松树和竹子在风中摇曳,形成了自然美的背景。
- 云里谯楼双塔迥:高耸的谯楼和双塔在云雾中显得格外突出,表现出一种孤高的美感。
- 鸟边暮雨片帆迟:鸟儿在暮雨中飞过,帆船缓慢行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风光绝妙秋深后:深秋的景色美得无与伦比,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特别的情感。
- 客思苍然独立时: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 忽见洞庭霜橘至:突然看到洞庭湖的霜橘,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故人京国最相思:想起远方的朋友,感情愈发浓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山黄叶兼红叶”中的“黄叶”与“红叶”形成对仗。
- 比喻:通过“霜橘”象征着思乡之情,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朋友的思念,展现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是诗人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与红叶:象征着秋天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 松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气氛。
- 霜橘: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谯楼”指的是: A. 一种高大的建筑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
诗人看到的“霜橘”象征着: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冬的季节变迁
C. 夏天的繁茂 -
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施山与李白的思乡主题,施山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白则通过浓烈的情感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古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