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深藏古寺,旁枕旧方池。
鼓响揭云外,石探从水涯。
使旌游不倦,瑞麦献相随。
事简民同乐,归心莫竞驰。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深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旁边静静地卧着一座古老的方形池塘。鼓声响起,似乎在云外回荡,石头探出水边,俯视着河流的尽头。无论是使者还是游人,都乐于在此流连忘返,丰收的麦子也随之而来。事情简单,百姓齐心同乐,归家的心情却没有人去急于追赶。
注释:
- 古寺:指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
- 方池:形状方正的池塘,通常与古代园林景观相结合。
- 鼓响:鼓声的回响,暗示着文化活动或宗教仪式。
- 石探:水边的石头,象征着自然的亲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使旌:指的是使者或随行人员,象征着游历与交际。
- 瑞麦:丰收的麦子,象征着富饶与吉祥。
- 民同乐:百姓同乐,表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 归心:归家的心情,体现了对家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霍交,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和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情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游览海云山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表达了与友人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诗歌鉴赏:
《和赵阅道游海云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开篇以“山深藏古寺”引入,展示了海云山的幽静和历史感,古寺的存在给人以时间的厚重感,而“旧方池”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鼓响揭云外”,鼓声的回响似乎唤起了远古的回忆,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石探从水涯”则隐喻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石头深入水边,既是对自然的探求,也象征着人对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无论是“使旌游不倦”的旅人,还是“瑞麦献相随”的丰收,都是对生活乐趣的赞美。最后的“事简民同乐,归心莫竞驰”则体现了朴素的生活哲学,简单的生活状态带来的是心灵的满足与快乐。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深藏古寺:描绘了海云山的深邃,展现了古寺的神秘感。
- 旁枕旧方池:古池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安静的氛围。
- 鼓响揭云外:鼓声如雷,传递出一种文化的气息,仿佛将人带入另一种境界。
- 石探从水涯:石头的探出象征着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使旌游不倦:旅途中的人们享受着游玩的乐趣,心中无忧。
- 瑞麦献相随:丰收的喜悦伴随而来,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事简民同乐:简单的生活让人们彼此分享快乐,体现了和谐的社会。
- 归心莫竞驰:归家的心情宁静而不急,反映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鼓声”比喻文化的传承。
- 拟人:将“石探”拟人化,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性。
- 对仗:如“事简民同乐,归心莫竞驰”,使得诗句更加对称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传递出宁静和智慧的气息。
- 方池:代表着传统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人对自然的审美与向往。
- 鼓声: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宗教的仪式,带有神秘色彩。
- 瑞麦:丰收的象征,代表着富饶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 归心:象征着对家的思念与归属感,表达出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古寺”,意味着什么?
- A. 现代建筑
- B. 历史文化的象征
- C. 自然景观
-
“鼓响揭云外”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文化的传承与气氛
- C. 人的孤独
-
诗的最后一句“归心莫竞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急于回家的焦虑
- B. 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
- C. 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霍交的作品更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简单而富足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同样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