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濠上斋》

时间: 2025-04-27 06:04:44

外物为藩篱,障此道之径。

昧则终日迷,达者默尔静。

子夏出入间,悦乐犹异境。

谁能入吾乡,节令四时正。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再题濠上斋

作者: 傅自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外物为藩篱,障此道之径。
昧则终日迷,达者默尔静。
子夏出入间,悦乐犹异境。
谁能入吾乡,节令四时正。


白话文翻译:

外界的物质就像围墙,阻碍了通往这条道路的路径。
若不明白真理,就会整日迷失方向,而那些通达之人则是默然安静。
子夏在此出入,快乐与乐趣宛如异乡。
谁能真正进入我的家乡,那里的节令四季都恰如其分。


注释:

  • 藩篱:指围墙,隐喻外界的干扰。
  • :指无知、迷惑。
  • 达者:指通达真理的人。
  • 子夏:指孔子的学生,意为聪明智慧的人。
  • 节令四时:指四季的变化,象征自然的规律。

典故解析:

  • 子夏:子夏,名冉,字子思,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因其聪慧而受到认可。提及子夏,暗示智慧和快乐的境界。
  • 四时:指自然规律与节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自修是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外在事物的反思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表现出对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外物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思考。首联以“外物为藩篱”开篇,描绘了外界对内心的干扰,构成了与内心世界的对比。接下来的“昧则终日迷,达者默尔静”则揭示了明理与迷惑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达者的重要性。子夏的提及,既是对智者的认可,也暗示了智慧所带来的乐趣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谁能入吾乡,节令四时正”,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和谐自然的向往。整首诗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外物为藩篱:外界的干扰如同围墙,阻碍了心灵的自由。
  2. 障此道之径:这些障碍使得通往真理的道路变得狭窄。
  3. 昧则终日迷:若不明白真理,就会陷入迷茫之中。
  4. 达者默尔静:明白道理的人则能保持内心的沉静。
  5. 子夏出入间:提到子夏,表示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悦乐犹异境:快乐与乐趣有如异乡,表明内心的丰富。
  7. 谁能入吾乡:反问谁能真正理解和达到这种境界。
  8. 节令四时正:强调理想状态下,四季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用词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外物比作围墙,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隔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外在环境对内心的影响,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同时,借助子夏的形象,表达了对智慧与快乐的向往,最终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藩篱:象征外界的干扰。
  • :象征无知,对应内心的迷茫。
  • 子夏:象征智慧与快乐。
  • 四时:象征自然的和谐与规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外物为藩篱”中“藩篱”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围墙
    • B. 外界的干扰
    • C. 内心的困惑
  2. “达者默尔静”中的“达者”指的是?

    • A. 无知的人
    • B. 明白真理的人
    • C. 孩子
  3. 作者通过子夏传达了什么?

    • A. 对智慧的尊重
    • B. 对外物的迷惑
    • C. 对四季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再题濠上斋》:两者都表现了对宁静的向往,但《静夜思》更强调思乡情感,而《再题濠上斋》则着重于内心的智慧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