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奁冬词》

时间: 2025-01-10 01:51:21

默坐深闺思有余,霜威渐觉袭衣裾。

青绫被冷无鸳梦,紫塞天寒断雁书。

竹叶舞风侵户响,梅花和月上窗虚。

双蛾争似庭前柳,腊尽春来忽又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默坐深闺思有余,霜威渐觉袭衣裾。
青绫被冷无鸳梦,紫塞天寒断雁书。
竹叶舞风侵户响,梅花和月上窗虚。
双蛾争似庭前柳,腊尽春来忽又舒。

白话文翻译:

在深闺中默默坐着,心中思绪万千,
渐渐感受到霜寒的威力袭来衣襟。
青色绫被一阵寒意,梦里没有鸳鸯的身影,
紫色的边塞寒冷,断了雁的书信。
竹叶在风中舞动,声响透过窗户,
梅花在月光下,映照着空荡的窗前。
双眼如同庭前的柳条,
腊月将尽,春天的气息又悄然舒展。

注释:

  • 默坐:静静地坐着。
  • 深闺:指深闺房,通常指女子的闺房,暗示隐秘和孤独。
  • 霜威:霜的威力,指冬天的寒气。
  • 青绫被:用青色绫绸制成的被子,形容被子轻薄。
  • 鸳梦:指鸳鸯的美好梦境,象征爱情。
  • 紫塞:指边塞,古代通常是指西北边境。
  • 双蛾:形容眼睛,像蝴蝶一样,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眼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淑卿,宋代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她的诗歌常常透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思虑,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香奁冬词》创作于冬季,表现了诗人对寒冷冬日的感受,结合个人的孤独与思念。此时正值岁末腊月,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盼,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期待与对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香奁冬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开篇的“默坐深闺思有余”,直入主题,展现了诗人独自在闺房中思索的状态。接下来的“霜威渐觉袭衣裾”,通过感知霜寒的袭来,增强了冬天的气息,也隐喻了内心的孤独和冷清。诗中描写的“青绫被冷无鸳梦”,进一步强调了在孤独的环境下,爱情的缺失与渴望。

后半部分通过“竹叶舞风侵户响,梅花和月上窗虚”,展示了冬季的自然景象,竹叶的摇曳与梅花的清香相互交织,形成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腊尽春来忽又舒”则寓意着春天的来临,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暗示着即便在寒冷的冬日,也终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默坐深闺思有余:静静地坐在闺房中,思绪绵绵,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深思。
  • 霜威渐觉袭衣裾:感受到寒霜的侵袭,增添了环境的寒冷感。
  • 青绫被冷无鸳梦:即使有被子,却无法做美好的梦,反映出对爱情的渴望。
  • 紫塞天寒断雁书:边塞的寒冷使得书信无法传达,象征着思念的隔绝。
  • 竹叶舞风侵户响:自然景象,表达了外界的动静与内心的静谧形成对比。
  • 梅花和月上窗虚:梅花的香气与月光的映照,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 双蛾争似庭前柳:形容眼睛如同庭前的柳条,柔美而多情。
  • 腊尽春来忽又舒:春天即将到来,意味着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复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蛾”比喻眼睛,形象生动。
  • 拟人:竹叶“舞风”,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春天的期待,传达出一种由冷转暖的情感变化,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内心的空虚。
  • 竹叶: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动感。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香,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 :希望与新的开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绫被”指的是什么? A. 红色被子
    B. 青色绫绸制的被子
    C. 白色棉被

  2. 诗中“腊尽春来”的含义是什么? A. 春天来了
    B. 腊月结束,春天的气息即将到来
    C. 冬天即将来临

  3. 诗人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但更加突出对爱情的直接表达。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虽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情感基调更倾向于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