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山鹿》

时间: 2025-01-11 09:06:17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日月为何如此匆忙,尘世让人感到痛苦和束缚。
仙女已经离去无影无踪,留下故乡的白鹿孤独在山中。
仙人已经离去,白鹿无家可归,孤单地栖息,怅望着层层的晚霞。
至今听说有游人探访洞府,昨夜在江边呼喊着平沙。
高大的松树林中,风声萧瑟,仙宫里再也没有人影。
夜里鸣叫的白鹿又在何处?满山秋草再无它的踪迹。


注释:

字词注释:

  1. 促促:形容日月的流逝迅速。
  2. 尘世:指人间,世俗的世界。
  3. 仙子:指神仙或仙女。
  4. :踪迹,痕迹。
  5. 故山:指故乡的山。
  6. 白鹿:象征纯洁和自由。
  7. 怅望:感到惆怅和向往。
  8. 层城霞:指远处的城市在霞光中的景象。
  9. 游洞客:指游览洞府的人。
  10. 平沙:指平坦的沙滩或江边。
  11.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实际却远离。
  12. 鸣白鹿:指白鹿的叫声,象征孤独。
  13. 无行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典故解析:

  • 白鹿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仙境与超凡脱俗的境界,表明诗人对逝去仙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具诗、词、散文等多方面的才华。其作品情感真挚,风格多变,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仙都山鹿》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情颓丧之时,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仙都山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山水诗,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仙境的追忆和对现实人间的失落感。开篇以“日月何促促”引入,设定了时间流逝之快,紧接着用“尘世苦局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痛苦。诗中提到的“仙子”和“白鹿”象征着理想与自由,随着仙子的离去和白鹿的孤寂,诗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挽回的失落。

在描绘山水景象时,诗人通过“长松千树风萧瑟”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夜晚的白鹿鸣叫,结合“满山秋草无行迹”,不仅表现出白鹿的孤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未来的茫然。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月何促促:感叹时间流逝之快。
  2. 尘世苦局束:指生活的苦闷和束缚。
  3. 仙子去无踪:表达对仙人的怀念。
  4. 故山遗白鹿:故乡的白鹿代表着诗人对纯真与美好的向往。
  5. 仙人已去鹿无家:仙人离去,白鹿无依,象征失去的理想。
  6. 孤栖怅望层城霞:孤独的白鹿向往美好却遥不可及的城市。
  7. 至今闻有游洞客:听闻仍有人在游览,暗示人间的繁华与诗人的孤独。
  8. 夜来江市叫平沙:描绘夜晚的江边景象,呼唤着平静。
  9. 长松千树风萧瑟:松树在风中摇曳,表现出凄凉的气氛。
  10. 仙宫去人无咫尺:仙宫远离,人与理想的距离也变得遥不可及。
  11. 夜鸣白鹿安在哉:夜晚的白鹿在哪里,暗示诗人的迷茫。
  12. 满山秋草无行迹:满山秋草,白鹿的踪迹消失,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人和白鹿比作逝去的美好。
  • 拟人:赋予白鹿情感,表现孤独感。
  • 对仗:如“日月”“尘世”,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仙人、白鹿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鹿:象征纯洁与理想。
  2. 仙子:代表逝去的美好与希望。
  3. 层城霞:象征理想与远方的美好。
  4. 松树:象征坚韧与孤独。
  5. 秋草: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鹿”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纯洁
    C. 仙人
    D. 时间

  2. 诗中“日月何促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享受生活
    B.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人的思念

  3. “满山秋草无行迹”中,秋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失去的美好与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长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鹿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风格与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可以发现苏轼在抒情上更为细腻,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全集》
  2. 《宋代诗词选》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4. 《古典诗词解读》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