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时间: 2024-10-14 13:04: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郁孤台
作者:苏轼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郁孤台的游历感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的“八境”与“郁孤”相结合,构筑了一个如画的意境;山水相映,日风相生,使人感受到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情景;而“故国千峰外”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郁孤:指郁孤台,苏轼所游之地。
- 翠浪:翠绿的波浪,形容山的青翠。
- 玉虹:形容水流如玉般清澈,似彩虹般美丽。
- 崆峒:崆峒山,指著名的山名。
- 章贡:指章江和贡江,两条河流。
- 丹青:指绘画,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
- 岚气:指山间的雾气。
- 滩声:指水滩的声音。
- 炎州:指炎热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高台:指郁孤台的高处,象征着远眺和思乡。
- 烟云: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亦有隐喻人生变幻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其豪放、清新而著称,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为苏轼在流亡生涯中,游览郁孤台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郁孤台》是苏轼在流亡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以“八境见图画”开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通过“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诗中“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的描写,生动表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秋天的清新,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在情感层面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更有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境见图画:描绘出如同画卷般的美丽景象。
- 郁孤如旧游:表达对往日游玩的怀念。
- 山为翠浪涌:山的青翠如波浪般涌动,生动形象。
- 水作玉虹流:水流清澈如玉,似彩虹般绚丽。
- 日丽崆峒晓:阳光明媚,清晨的崆峒山显得更加美丽。
- 风酣章贡秋:秋风轻拂,带来舒适的感觉。
- 丹青未变叶:即使季节变换,树叶依然如画般美丽。
- 鳞甲欲生洲:形容水中的鱼虾活跃,生机勃勃。
- 岚气昏城树:山间的雾气笼罩着城中的树木。
- 滩声入市楼:水声传入市集的楼房,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 烟云侵岭路:烟雾云雾笼罩着山岭的道路,显得朦胧而美丽。
- 草木半炎州:草木在炎热的州里生长,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故国千峰外:在千山之外遥望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 高台十日留:在高台上停留十天,增添了诗人的留恋。
-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表明诗人希望未来能再来此地,停留并归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翠浪,水比作玉虹,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坚定与高远,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水:象征生机与流动,代表人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日:象征光明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云:象征朦胧与梦幻,代表诗人的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郁孤台》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崆峒”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兴奋
- B. 思乡
-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郁孤台》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轼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和寂静的夜晚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