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 其七》

时间: 2025-02-04 15:36:13

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

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意思解释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 其七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原文展示:

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
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白话文翻译:

古人重视生育男孩,用猪酒来庆祝亲戚的到来。
用桑弧射箭,四处征战,表明有四方的责任。
奉承璋的品德,落地需要体力。
为什么晋公子可以安乐,忘记了自己的归宿。

注释:

  • 重生男: 古代重视男孩的出生。
  • 豚酒: 用猪肉做的酒,古时庆祝的饮品。
  • 桑弧: 用桑树制作的弓,泛指弓箭。
  • 四方役: 指四方征战或有责任。
  • 奉璋: 比喻奉承有德之士。
  • 膂力: 体力、力量。
  • 晋公子: 指的是晋国的王子,暗指安逸的生活。

典故解析:

“晋公子”指的是历史上晋国的公子,反映了古代贵族的生活状态与责任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对男子的期望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行,号渔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律诗和绝句。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作者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男孩出生的重视,以及对家族责任和个人安逸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人重视生育男孩为引子,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古人与晋公子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对生活责任的思考。古人通过庆祝男孩的出生,寓意着对家族延续的期望;而晋公子则代表了一种安逸的生活,反映出在追求享乐的同时,忘却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感,又引发读者的深思。尤其是“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一句,体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光环背后所需付出的努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古人重视男孩的出生,用酒来庆祝。
    •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用弓箭四处打猎,表明有四方的责任。
    •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比喻奉承有德之人,落到地面需要实力。
    • “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为什么晋国的公子可以安乐,忘却了自己的归宿。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子结构工整,意境分明。
    • 比喻与象征,例如“奉璋”,象征对德行的奉承。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对传统尚男思想的思考,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批判与对责任的重视。通过古人与晋公子的对比,强调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承担责任而非追求享乐。

意象分析:

  • 男孩: 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希望。
  • 豚酒: 象征着庆祝与团结。
  • 桑弧: 象征着战斗与责任。
  • 晋公子: 象征着安逸与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古人重生男”主要是指什么?

    • A. 传统对男孩的重视
    • B. 男孩的出生
    • C. 庆祝的酒
    • D. 以上都是
  2. “奉璋比德性”中的“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地位
    • C. 代表德行的人
    • D. 一种武器

答案:

  1. D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和晁补之在对责任与安逸的探讨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的艰辛,而晁补之则从贵族的视角反思生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