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饱饭将何适,携筇登翠微。
江长仍曲折,树远欲依稀。
煮井未休汲,田家初掩扉。
惊心崖路险,隔岸唤船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丰衣足食之后,选择携带竹杖登高远眺的心情。眼前的江水依旧蜿蜒曲折,远处的树木在朦胧中显得模糊。井水尚未煮沸,农家的门才刚刚关上。险峻的悬崖路令人心惊,隔岸呼唤船只归来。
注释:
- 饱饭:吃得饱,表示丰衣足食的状态。
- 携筇:携带竹杖,表示出行的工具,象征着游览和探险。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代表自然的美景。
- 曲折:形容江水的蜿蜒流动。
- 依稀:模糊不清,表示远处的树木不够清晰。
- 煮井:指井水,尚未煮沸。
- 掩扉:关上门,表示农家刚刚结束一天的劳作。
- 惊心:形容心里害怕,感受到危险。
- 隔岸:在河的另一边,显示出空间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情趣,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某次出游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书事》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李流谦在自然中的思索与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饱饭将何适,携筇登翠微。”诗人以“饱饭”引入,带出一种满足感。随之而来的,是对大自然的向往,携筇登山,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更寓意着一种对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江长仍曲折,树远欲依稀”展现了江水的纵深和树木的遥远,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此,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接下来的“煮井未休汲,田家初掩扉”,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宁静,井水的汲取与田家的关门,形成了一种生活的节奏感。
最后两句“惊心崖路险,隔岸唤船归”揭示了自然的险恶与人们的渴望。悬崖的危险让人心慌,而隔岸的船只则象征着归属与安全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饱饭将何适”:吃饱了饭,接下来要去哪里,表现一种悠闲的心态。
- “携筇登翠微”:带着竹杖去青翠的山上,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
- “江长仍曲折”:江水依然长且曲折,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广阔。
- “树远欲依稀”:远处的树木显得模糊,体现出空间的遥远感。
- “煮井未休汲”:井水还没有煮沸,暗示着生活的忙碌与未完成。
- “田家初掩扉”:乡村的门刚关上,展示出一种平静的生活节奏。
- “惊心崖路险”:悬崖的道路让人心惊,暗示自然的危险。
- “隔岸唤船归”:在对岸呼唤船只归来,表达对安全归属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煮井未休汲,田家初掩扉”,体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意象:通过“翠微”、“江长”、“惊心”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情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境结合,使情感更加细腻。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追求宁静、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江长:代表生活的曲折与广阔。
- 田家:乡村的象征,表现生活的朴实与平淡。
- 崖路:代表生活中的艰难与险阻。
- 船归:象征归属与安全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携筇”指的是什么? a) 竹杖
b) 鱼竿
c) 书本
答案:a -
“江长仍曲折”中“曲折”形容的是? a) 河流的弯曲
b) 道路的复杂
c) 心情的起伏
答案:a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悠闲与思考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书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书事》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山居秋暝》则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悠远。两者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