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39:34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其一
作者:晁补之 〔宋代〕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金兰之交让人心意相通,最快乐的莫过于彼此心知心。
石田上覆盖着清霜,想到这里的百草都已枯萎。
丝绸在锅中煮沸,吐丝的蚕儿在发出声音,
士人们倾听着愤懑而忧伤的言语。
竹马年少时骑行玩耍,然而美人却难免迟暮。
匏瓜系在鲁东家的门前,如今你我却相隔天涯。
土地肥厚等待阳光照耀,气候骤然变化如同唾气般。
皮革薄弱无法扩展,士人被迫陷入下流的恶行。
木头若无松柏的心志,蝎子就只能依附于蚂蚁。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兰:指深厚的友谊,源于金兰之交。
  • 石田:石头的田地。
  • 百草腓:指百草因寒霜而萎缩。
  • :这里指蚕丝。
  • :有学问的知识分子。
  • :指匏瓜,一种植物。
  • 阳瘅:阳光照耀的状态,指炎热。
  • 革薄:指皮革薄弱。
  • 松柏心:松树和柏树象征坚定的品德。

典故解析

  • 金兰之交:出自《左传》,象征深厚的友谊。
  • 竹马:常用来形容童年玩伴。
  • 鲁东家:特指鲁东地区的家庭,可能是对朋友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公辅,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因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是晁补之应黄鲁直之邀而作,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金兰”二字引出,强调了心灵的契合和友谊的珍贵。在表达友情的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石田罹清霜”与“丝看煮茧吐”,将自然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深刻的思考。

此外,诗中提到的“土膏待阳瘅”与“士迫下流恶”,则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士人被迫陷入低层次的生活,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最后一句“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不仅表达了对品德的期待,也暗示了生存的无奈与寄托,充分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兰况同心:强调友谊的深厚,心意相通。
  • 莫乐心相知:最快乐的就是彼此了解心意。
  • 石田罹清霜:描写自然界的寒霜,暗示时光的无情。
  • 念此百草腓:感叹百草已枯,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惋惜。
  • 丝看煮茧吐: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 士听愤悱语:士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发出的愤懑之声。
  • 竹马非妙龄:童年的友谊逐渐远去,感叹时光流逝。
  • 美人恐迟暮: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忧虑。
  • 匏系鲁东家:隐喻友人的远离与思念。
  • 今君尚天涯: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土膏待阳瘅:自然的生长需要阳光,暗示人生的希望。
  • 气至如咄嗟:气候变化突然,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 革薄不可廓:皮革的脆弱比喻社会的动荡。
  • 士迫下流恶:士人被困于低下的境地,感叹社会的堕落。
  • 木无松柏心:如果没有松柏般的坚韧,就会遭受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马非妙龄”,通过竹马比喻童年。
  • 拟人: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气至如咄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保持对称,如“金兰”与“士”。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主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同时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兰:象征深厚的友谊。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象征生活的细腻。
  • 竹马:象征童年的纯真与友谊。
  • 松柏:象征坚韧与高尚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兰”指代什么? A. 春天的花
    B. 深厚的友谊
    C. 竹马的游戏
    D. 高山流水

  2. 诗中提到,“竹马非妙龄”暗示了什么? A. 友谊的加深
    B. 童年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社会的动荡

  3. 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无奈与批判
    C. 忽视
    D. 期待改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友情与人生。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晁补之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但晁补之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社会的批判,而苏轼则更偏向于乐观与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教程》
  • 《晁补之研究》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其一》的详细分析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