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学舒博士尧文示同志》
时间: 2025-01-27 04:0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门望瀛关,一苇初莫渡。
儒宫连案几,会合岂非数。
蝉鸣几何时,庭菊下白露。
念当慰佳节,觞酌美无度。
不然坐岁晚,流景急飞兔。
区区人一马,官舍勤早暮。
经时枉见赠,弥月不能赋。
竹斋行茗粥,寂莫当屡赴。
此君安可得,霜雪不改故。
诗如战交地,高处要先据。
牛羹君放饭,轑鼎吾亦饫。
顾惭咏伐檀,无补餐已素。
还家便却埽,况乃无户屦。
白话文翻译
在北门望着瀛关,河水初涨难以渡过。
儒家书院连着几张书桌,聚会的人难以计数。
蝉鸣响了多久,庭院的菊花下已是白露满地。
我想着在佳节时分安慰彼此,举杯畅饮乐无穷。
否则就只能在岁末坐着,时光匆匆如飞兔。
我这个小人物一匹马,官舍里忙碌早晚不停。
时光流逝白白见赠,一月之内难以作诗。
在竹斋中喝着茶粥,寂静中我每次都要去。
这位君子何日能够见到,霜雪之中也不改旧情。
诗如战场,必须先占高地。
牛羹你准备饭食,我也能享受美味。
我惭愧吟咏伐檀,无以弥补已吃的素食。
回家后便去打扫,况且根本没有鞋子可以穿。
注释
- 瀛关:古代的一处重要关隘。
- 儒宫:指儒家学者的书院或聚会的场所。
- 白露:秋季节气之一,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 觞酌:举杯饮酒,表示欢聚。
典故解析
- 蝉鸣:常象征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来临,反映了时光的流逝。
- 白露: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也常用于诗中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0年),宋代诗人,字承惠,号竹斋,晚号孤雁,擅长诗词,风格清新,高远。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在岁末佳节时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了聚会、饮酒等情景,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前两句用“望”和“渡”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奈与隔阂。接着,诗人通过“蝉鸣”和“白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酒宴的描写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情的冷暖。诗中多次提到对节庆的思念,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最后,通过“诗如战交地”的比喻,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竞争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门望瀛关:北门望着远方的关口,表现出一种遥望与思念的情感。
- 一苇初莫渡:用“苇”象征微弱的力量,暗示无法渡过的无奈。
- 儒宫连案几:描绘聚会的场景,暗示人多而热闹。
- 蝉鸣几何时:反问蝉鸣已经持续了多久,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庭菊下白露:秋菊在白露时分,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觞酌美无度”与“不然坐岁晚”的对比。
- 比喻:用“诗如战交地”比喻创作的竞争与艰难。
- 意象:使用“蝉鸣”、“白露”等自然意象,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门: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
- 蝉鸣:代表夏季的结束与秋季的来临,暗示时间的流逝。
- 白露:秋季的象征,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蝉鸣”象征什么?
- A. 夏季的快乐
- B. 时光的流逝
- C. 秋天的悲伤
- “北门望瀛关”中的“瀛关”指的是什么?
- A. 一处名山
- B. 一处关隘
- C. 一片海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晁补之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