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绍兴庚申,老妻生日。幼女灵照生于是岁。女子亦有弄璋之喜)》

时间: 2025-01-11 08:18:40

新月低垂帘额,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开燕静无哗。

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哑。

宝鼎剩熏沈水,琼彝烂醉流霞。

芗林同老此生涯。

一川风露,总道是仙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月低垂帘额,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开燕静无哗。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哑。
宝鼎剩熏沈水,琼彝烂醉流霞。
芗林同老此生涯。一川风露,总道是仙家。

白话文翻译:

新月低垂于窗帘边,小梅花正半开在屋檐上。
高堂上燕子飞出,静谧无声。麟儿凤女,正学着咿咿呀呀说话。
宝鼎中香气还残留,琼玉的酒杯醉人如霞。
在芗林中与老友共度此生。一河风露,人人都说这里是仙境。

注释:

  • 新月:初生的月亮,象征新的开始。
  • 帘额:帘子边缘,窗帘的上部。
  • 檐牙:屋檐的边缘。
  • 高堂:高大的厅堂,象征着家庭的安宁与和睦。
  • 麟孙凤女:麟儿和凤女,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美好,指女儿出生的喜悦。
  • 学语:学习说话,表现出婴儿的可爱。
  • 宝鼎:古代盛香料的鼎,象征富贵和文化。
  • 琼彝:盛酒的器皿,象征美酒和欢庆。
  • 芗林:指香草的树林,象征着清新和自然。
  • 仙家: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幸福和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向子諲),字道明,号无名,宋代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绍兴庚申年,正值作者的老妻生日,且在这一年他的幼女灵照也出生了。诗中充满了对家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新生命的喜悦,表现了浓厚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向子谦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新生命的喜悦。诗中通过描绘新月、梅花、燕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家庭氛围。开头两句以新月和梅花的意象,表现出新生命的开始,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高堂、麟孙凤女等描绘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体现了诗人对女儿出生的喜悦。

在后半部分,宝鼎中香气的残留和琼彝的醉人,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欢乐。诗的最后一句“一川风露,总道是仙家”,则将整个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幸福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月低垂帘额:描写夜晚的新月低挂在帘子边,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小梅半出檐牙:小梅花在屋檐边半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活的美好。
  3. 高堂开燕静无哗:高堂上燕子飞出,环境安静,表现出家庭的和谐。
  4. 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哑:麟儿与凤女象征着吉祥,正在学习说话,展现出新生命的可爱。
  5. 宝鼎剩熏沈水:香气在宝鼎中残留,表现出家庭的富贵与文化。
  6. 琼彝烂醉流霞:美酒如霞光般醉人,象征着欢庆的气氛。
  7. 芗林同老此生涯:在香草树林中与老友共度,体现出生活的悠闲与惬意。
  8. 一川风露,总道是仙家: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人人都称这里是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麟儿凤女比作神兽,象征着美好。
  • 拟人:通过“学语正咿哑”赋予婴儿以生动形象。
  • 对仗:如“宝鼎剩熏沈水,琼彝烂醉流霞”,展现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赞美了新生命的到来,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2. 梅花:象征坚韧与芬芳,代表着生活的美好。
  3. 高堂:象征家庭的安宁与和睦。
  4. 麟孙凤女:象征吉祥与美满的家庭。
  5. 宝鼎:象征富贵与文化的象征。
  6. 琼彝:象征着美酒与欢乐时光。
  7. 芗林:象征自然与清新生活的环境。
  8. 仙家:象征理想的幸福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麟孙凤女”象征什么? A. 吉祥与美好
    B. 悲伤与失落
    C. 旅行与探索
    D. 战争与纷争

  2. “新月低垂帘额”中的“新月”象征什么? A. 结束
    B. 希望与开始
    C. 失落
    D. 未来的忧虑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家庭幸福的赞美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个人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向子谦的《临江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向子谦更多地关注家庭生活的温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