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9 21:34:54

文饶论百揆,豪气阔天宇。

归来坐平泉,草木何足数。

只今和文第,怪石几风雨。

达生要忘累,人取应我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其一
晁补之

文饶论百揆,豪气阔天宇。
归来坐平泉,草木何足数。
只今和文第,怪石几风雨。
达生要忘累,人取应我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的议论和心境的感慨。他认为,文采与才华的丰盈可以讨论百种治国之道,然而他的豪情却像浩瀚的天空一样宽广。诗人回到平泉,面对眼前的草木,觉得它们的数量根本无足轻重。现在看来,和文采相仿的那些怪石,却经历了多少风雨。要想达到人生的理想,就必须忘却世俗的累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想要的东西。


注释:

  1. 文饶:文采丰富,才华横溢。
  2. 百揆:治国理政的道理、方法。
  3. 豪气:豪放的气概,胸怀壮志。
  4. 平泉:指一种宁静的状态或环境。
  5. 草木何足数:草木繁多,根本不值得一一计算。
  6. 和文第:指和那些有文采的人相比。
  7. 怪石:形容经历风雨的石头,可能暗指坚韧不拔的精神。
  8. 达生: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9. 忘累:忘却生活中的负担与烦恼。

典故解析:

“文饶论百揆”中的“百揆”可追溯到古代治国理政的理论,而“怪石几风雨”则可能引申自古人对大自然的思考,象征着历经风雨的坚韧与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良弼,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个人的理想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世事的思索。开头的“文饶论百揆”显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感,他以文采横溢的视角观察世事,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接着,诗人回归自然,坐在平泉之畔,感受到草木的繁茂与无关紧要,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态度。

诗中“只今和文第,怪石几风雨”一联,意在强调即便是文采横溢的人,也无法与经历风雨的坚韧相提并论。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句“达生要忘累”更是点出了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抛弃世俗的负担,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此诗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饶论百揆:文采丰盈,能够畅谈治国之道。
  2. 豪气阔天宇:胸怀豪情,壮志凌云,气度非凡。
  3. 归来坐平泉:回到宁静的环境,内心平和。
  4. 草木何足数:自然景物繁多,数量无足轻重。
  5. 只今和文第:与优秀文士相比。
  6. 怪石几风雨:经历风雨的岩石,象征坚韧。
  7. 达生要忘累:想要达到理想生活,就要忘却生活中的负担。
  8. 人取应我与:他人所追求的东西,应该是我所能获得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饶”和“豪气”形成对照,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将“怪石”比作经历风雨的坚韧精神,体现了哲理。

主题思想:探索政治与人生的理想,表达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要达到理想,需超越世俗的束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饶:象征才华与智慧。
  2. 豪气:代表胸怀与志向。
  3. 平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4. 草木:体现自然的繁茂与生命的无常。
  5. 怪石:象征坚韧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饶”指的是什么?
    A. 文章的数量
    B. 文采丰富
    C. 文人的聚集

  2. “草木何足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欣赏
    C. 对物质的淡泊

  3. “达生要忘累”中的“累”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世俗的负担
    C. 朋友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2. 《登高》:则是对人生艰辛的深刻反思,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