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泪临歧抵死难。
细风扶梦到长安。
杜鹃声里凭阑干。
贴地纤腰偷入破,
殢人娇语伴尊前。
而今消息各人天。
白话文翻译:
在分离的路口,掩面流泪是难以忍受的。
轻柔的风送来我的梦,仿佛已到达长安。
在杜鹃的啼鸣声中,我倚着栏杆。
轻盈的身影悄然走近破损的墙壁,
温柔的言语伴随着酒杯在面前。
而今的消息,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同。
注释:
- 掩泪:用手掩住眼泪,表达悲伤情感。
- 临歧:即临近分别之处,指分别的时刻。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或美好愿景。
- 杜鹃:一种鸟,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
- 凭阑干:指倚靠在栏杆上,表达一种孤独和思念的状态。
- 贴地纤腰:形容女子的身姿轻盈。
- 殢人娇语:用甜美的言语来迷人,表现出亲密的情感。
- 消息各人天:每个人的消息都不同,暗含人生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字稚云,号青云,近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融古典与现代,常常表现情感细腻,擅长描绘离别与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尊岳的生活中某个分离的时刻,可能受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美好梦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减字浣溪沙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开头“掩泪临歧抵死难”直接表露出诗人当时的悲伤,分离的痛苦让人无法承受。接着,“细风扶梦到长安”通过梦的意象,展现了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长安的提及,不仅是地理上的象征,更是对安宁与团聚的期盼。随后,杜鹃的啼鸣和凭栏的姿态,营造了一种寂寥的氛围,传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用“贴地纤腰偷入破”描绘了一位女子的轻盈身姿,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在离别的悲伤中感受到一丝温柔的美好。最后一句“而今消息各人天”则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每个人的孤独,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掩泪临歧抵死难:在分别的路口,眼泪难以自已。
- 细风扶梦到长安:柔和的风仿佛扶着我的梦想,带我到理想的地方。
- 杜鹃声里凭阑干:在杜鹃鸟的啼叫声中,我倚靠着栏杆,感受孤独。
- 贴地纤腰偷入破:轻盈的身姿悄然接近破损的墙,象征着柔美与脆弱。
- 殢人娇语伴尊前:甜美的言语在我面前流转,表达亲密与温情。
- 而今消息各人天:如今每个人的消息都不同,暗示着人生的孤独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拂面的细风,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风和梦以人的情感,增强诗句的感染力。
- 对仗:如“掩泪临歧”与“细风扶梦”,形成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对美好梦想的向往以及对各自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象征悲伤与离别的痛苦。
- 细风:代表柔和与温暖,同时也象征着美好的希望。
- 长安:传统文化中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杜鹃:哀伤的象征,常与离别相关联。
- 纤腰:美丽与柔弱的结合,传递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掩泪临歧抵死难”中“临歧”的意思是? A. 临近分离
B. 临近河流
C. 临近山峰
D. 临近城市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旅行的地方
B. 理想的归宿
C. 战争的地方
D. 商业中心 -
诗中“而今消息各人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尊岳的《减字浣溪沙 其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反映了离别的情感,但赵尊岳更注重对理想的追求,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赵尊岳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离别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