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研斋先生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14:41

先朝文物尽,今日见遗民。

冰雪双蓬鬓,乾坤一葛巾。

天心难厌乱,蜀道已通秦。

百口闻犹在,谁怜乞米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研斋先生 其一
先朝文物尽,今日见遗民。
冰雪双蓬鬓,乾坤一葛巾。
天心难厌乱,蜀道已通秦。
百口闻犹在,谁怜乞米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前朝的文化遗产已经消失,而今天只剩下受苦的百姓。白发如冰雪般飘散,天地间只剩一条简单的布巾。天命难以忍受混乱,蜀道已经通向秦地。即使有许多人的声音仍在,谁又会怜悯那些乞讨的人呢?

注释:

  • 先朝:指前朝,通常指清以前的朝代。
  • 文物尽:文物的消失,指文化遗产的破坏。
  • 遗民:幸存的百姓,指那些在动乱中幸存的人。
  • 冰雪双蓬鬓:形容老人的白发像冰雪一样。
  • 葛巾:古人用葛布做的头巾,象征朴素和艰苦。
  • 天心:天意或命运。
  • 蜀道已通秦:指蜀地(今四川)与秦地(今陕西)的通道已畅通,暗指国家的联系和变化。
  • 百口闻犹在:许多的声音依然存在,指社会的呼声。
  • 乞米人:乞讨的人,象征贫困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诗歌多关注社会民生和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时局动荡,国家衰弱,作者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末年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开头两句“先朝文物尽,今日见遗民”,直指历史的沧桑,表现了对前朝文化的惋惜以及对当今百姓苦难的同情。接下来的“冰雪双蓬鬓,乾坤一葛巾”,通过生动的比喻,把老人的白发与天地的苍凉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后半部分则通过“天心难厌乱,蜀道已通秦”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百口闻犹在,谁怜乞米人”更是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推向高潮,令人心生怜悯。

全诗在结构上严谨,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潘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痛苦与无奈,反映了他作为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朝文物尽:说明前代的文化精华已消逝。
  2. 今日见遗民:留下的只是受苦的百姓。
  3. 冰雪双蓬鬓:形象地描写老人的白发。
  4. 乾坤一葛巾:生活的艰辛,象征简单的生活。
  5. 天心难厌乱:天意难以忍受社会的动乱。
  6. 蜀道已通秦:历史变迁中,地理上的联系反映出政治的变化。
  7. 百口闻犹在:社会的呼声依然存在,暗示着人们的苦难。
  8. 谁怜乞米人:对乞讨者的无奈和悲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冰雪,增强视觉冲击力。
  • 对仗:如“冰雪双蓬鬓,乾坤一葛巾”,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展示社会的沉重。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对国家衰败和民生困苦的深切关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物:象征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遗民:象征遭受苦难的人民。
  • 冰雪:象征衰老与苍凉。
  • 葛巾:象征艰苦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 乞米人:象征贫穷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先朝文物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前朝文化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当今生活的满足
    D. 对个人命运的叹息

  2. “天心难厌乱”中“天心”指的是?
    A. 天气
    B. 人的内心
    C. 天意或命运
    D. 历史

  3. 诗中“乞米人”一词主要象征?
    A. 富裕的生活
    B. 社会的底层
    C. 政治的稳定
    D. 文化的繁荣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潘江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在描写社会苦难,但潘江更关注个体的悲惨命运,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层面的痛苦与动荡。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均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甫与清代诗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