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3:04:54

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可以理解为,经过长久的努力与痛苦,心中依旧怀有对美好文采的追求与伤感。接下来的“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则强调了即使有些话语无法永远流传,但偶尔的良音仍然令人感动。之后描绘了“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江湖的宁静与深邃。最后一句“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则是对美好邂逅的感叹,似乎在询问这样的相遇是出于何种缘分。

注释:

  • 穿凿:表示用力挖掘,形容追求的艰辛。
  • 风骚:指文才与风采,常用来形容才子佳人的风采。
  • 绝唱:指最后的歌声,这里引申为无法再表达的情感。
  • 惠希音:指美好的声音或音乐,象征着寄托的情感。
  • 杨柳:常象征柔情与思念,江湖的意象则代表着自由与远方。
  • 芙蓉:象征美丽的女子及纯洁,岛屿深处则暗示一种隐秘的情感。

典故解析:

“风骚”出自《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指代文人的风采与词藻的华丽。“杨柳江湖”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寄情方式,常见于古诗中。诗中提到的“仙手”则可能暗指文人雅士的才华或是神灵的启示,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号称齐山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及个人的情感。其诗风兼具清新与婉约,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作者在其生平中常常面对政治的风云变幻,内心对文学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使得其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诗歌鉴赏:

齐己的《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开头的“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通过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追求与失落之间的纠结。诗人既有对昔日情怀的深思,也对当下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则是对美好声音的追求,表达了对文采与艺术永恒追求的信念。后面的自然意象“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则进一步丰富了情感的层次,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最后一句“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则是在诗歌的尾声中,留给读者一种遐想与启迪,似乎在询问人生的缘分与机遇。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真挚,意象的运用上更是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采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穿凿堪伤骨:形容追求的艰辛与痛苦,可能暗示对文学的执着。
    2. 风骚久痛心:文采虽美,内心却因失落而感到痛苦。
    3. 永言无绝唱:尽管有些话语无法永存,但偶尔的灵感仍让人感动。
    4. 忽此惠希音:偶然间的美好音乐,象征着对生命的感悟与享受。
    5. 杨柳江湖晚:描绘出宁静的江湖景象,给人以淡淡的忧伤。
    6. 芙蓉岛屿深:岛屿的深处象征着内心的深邃与孤独。
    7. 何因会仙手:对美好相遇的探寻与感慨。
    8. 临水一披襟:在水边悠然自得,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学追求比作痛苦的穿凿,强调其艰难。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内心情感。
  •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文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常与离别相联。
  • 江湖:代表自由与远方,传达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反映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 :常与灵动、柔情相联,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穿凿堪伤骨”中的“穿凿”意指:

    • A) 轻松
    • B) 费力
    • C) 无所谓
    • D) 享受
  2.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

    • A) 友谊
    • B) 离别
    • C) 财富
    • D) 战争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欢乐
    • C) 宁静
    • D) 焦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齐己的《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追忆,而后者则展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为细腻深邃,后者则是一种气势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