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40:55

能几华年伫月圆。

登临消得泪潺湲。

凄迷兰絮错因缘。

日暮碧云虚锦字,夜深红蜡惜金船。

袖尘花影在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能几华年伫月圆。登临消得泪潺湲。凄迷兰絮错因缘。日暮碧云虚锦字,夜深红蜡惜金船。袖尘花影在阑干。

白话文翻译:

能有多少华年,静静地等着月亮圆满。登高远眺,泪水流淌如潺潺的溪水。凄迷的兰花飘絮,错综复杂的因缘。日暮时分,碧空如锦绣般虚幻;夜深时分,蜡烛光影中,珍惜那金色的船只。袖中尘埃,花影摇曳在栏杆上。

注释:

  • 华年:美好的年华,指青春年少。
  • 月圆:象征团圆、完美。
  • 潺湲:形容水流声,流动的样子,这里比喻泪水。
  • 兰絮:兰花的花絮,这里引申为思念或感情的纷扰。
  • 日暮:傍晚时分,象征着时光流逝。
  • 碧云:青色的云,形容天空的颜色。
  • 虚锦字:虚幻的华丽文字,指美好的理想或愿望。
  • 红蜡:红色蜡烛,通常用来照明,象征温暖和情感。
  • 金船:象征财富或美好的希望。
  • 袖尘:袖子上的尘埃,暗示过去的遗留和回忆。
  • 阑干:栏杆,象征分隔和距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尊岳(1864-1934),近代诗人,字洵,号澄斋,晚号闲云,生于浙江,擅长词作,受到清末民初文人影响,风格清新婉约。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个人情感经历的反思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情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开头“能几华年伫月圆”便直接点出时间的短暂与美好愿望的渺小,展现出一份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描写“登临消得泪潺湲”则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泪水如同潺潺的溪流,流淌不止,体现了对过往的追忆和惆怅。

在“日暮碧云虚锦字”中,诗人借助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日落西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虚锦字”则是对美好愿景的渴望与无奈。到了夜深时分,红蜡烛的微光让人更加珍惜那些逝去的美好,诗人通过“惜金船”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珍视。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和景物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有对美好情感的眷恋,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能几华年伫月圆:问时间短暂,等待圆满之美。
    • 登临消得泪潺湲:登高远望,泪水如溪流。
    • 凄迷兰絮错因缘:兰花飘絮,错综复杂的情感。
    • 日暮碧云虚锦字:傍晚时分,虚幻的美好愿望。
    • 夜深红蜡惜金船:夜晚蜡烛下珍惜美好希望。
    • 袖尘花影在阑干:袖中尘埃,花影摇曳,象征怀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潺湲”比作溪流,形象生动。
    • 拟人:花影摇曳,赋予花以生命。
    • 对仗:如“日暮碧云”与“夜深红蜡”,增强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美好情感的珍惜与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华年:象征年轻和美好,代表了生命的闪光。
  • 月圆:象征团圆和完美,传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兰絮:象征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因缘,表达思念之情。
  • 红蜡:象征温暖的情感和希望,照亮黑暗的未来。
  • 金船:象征财富和理想,寄托诗人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能几华年”是问什么? A. 年龄 B. 时间短暂 C. 美好愿望

  2. “日暮碧云”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无所谓

  3. “红蜡惜金船”中的“金船”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和希望 C. 交通工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显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赵尊岳则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更具哲理性和深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