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暑夜听雨,怀三弟夏口,兼寄湘中乱后亲友。用清真韵》
时间: 2025-01-27 03:3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玲珑四犯·暑夜听雨,怀三弟夏口,兼寄湘中乱后亲友
作者: 袁思亮 〔近代〕
谁倒天瓢,响碎竹圆荷,凄弄声艳。
唾碧兰丛,微泫晚妆啼脸。
孤旅似我无眠,料检点故情撩乱。
叹画梁宿燕都换,残烛对床曾见。
小楼深夜偎罗荐。
卖花声荡愁轻茜。
潇潇卧听虚堂寂,凉沁惺忪眼。
争似此夕断肠,骤怒打狂澜千点。
怕素鳞不到湘水,曲潮回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夜,诗人听到外面雨声如同天上的瓢泼而下,打破了竹叶上水珠的宁静,响声凄婉动人。诗人感叹自己孤独无眠,想起往日的情感纷乱,感叹自己的思念之情。夜深人静,烛光摇曳,思绪随之飘散。听着卖花声,忧愁似乎也随着声音轻轻荡漾。诗人躺在床上,听着寂静的虚堂,感受到凉意沁入眼眸。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如同狂风骤雨,无法平静,真怕自己无法到达湘水,无法与亲友相聚,心情更加复杂而沉重。
注释
- 天瓢:指天空像个倒置的瓢,形容雨下得很大。
- 响碎竹圆荷:形容雨声打在竹叶和荷花上,声音清脆动听。
- 唾碧兰丛:指在兰花丛中泪水滴落,表现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思念。
- 孤旅:指孤独的旅人,暗示诗人身处异地,倍感孤寂。
- 画梁宿燕:指在画梁上栖息的燕子,象征着往日的宁静与安逸。
- 小楼深夜:描绘夜深人静的环境。
- 卖花声荡愁轻茜:卖花声仿佛荡起了诗人的愁绪。
- 素鳞:指的是鱼鳞,象征着湘水的游鱼,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身处战乱之中,作品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友的牵挂。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一个炎热的夏夜,诗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心中满是对兄弟和故友的思念,情感复杂,渗透着浓厚的乡愁。
诗歌鉴赏
这首《玲珑四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夏夜的雨声,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通过“谁倒天瓢”描绘出雨水倾泻的场景,接着借助竹圆荷的意象,传达出雨声的清脆和凄婉,形成了一种动人的氛围。诗人在夜深时分,烛光摇曳的情况下,思绪纷飞,回忆往昔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怀旧之情。
诗中描绘的夜晚静谧而又阴郁,卖花声荡起的轻愁,正是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写照。在这寂静的时光中,诗人感受到凉意沁入眼眸,反映出他内心的困惑与无奈。整首词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最后一句“怕素鳞不到湘水,曲潮回散”使人感到一阵哀伤,仿佛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不安与对亲友的忧虑。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优美的自然景象,也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倒天瓢,响碎竹圆荷:描绘雨声如瓢泼般落下,打破竹叶和荷花的宁静,展示自然的生动。
- 唾碧兰丛,微泫晚妆啼脸: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流下泪水,兰花丛中更显凄美。
- 孤旅似我无眠:诗人感到孤独,无法入睡。
- 料检点故情撩乱:回忆过去的情感,内心纷乱。
- 叹画梁宿燕都换:感叹往日的宁静已然不再。
- 残烛对床曾见:烛光微弱,暗示思念的深重。
- 小楼深夜偎罗荐:在小楼的夜晚,感到孤独。
- 卖花声荡愁轻茜:卖花的声音带来轻愁,勾起思念。
- 潇潇卧听虚堂寂:躺在床上,听着安静的环境,感到心事重重。
- 凉沁惺忪眼:凉意沁入,眼神迷离,表现出疲惫与思考。
- 争似此夕断肠:这晚上的情感如同断肠般痛苦。
- 骤怒打狂澜千点:形容内心的波澜起伏,情感激烈。
- 怕素鳞不到湘水:对湘水的思念,怕再也见不到。
- 曲潮回散:潮水回散,象征着无奈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天瓢倾泻,形象生动。
- 拟人:雨声“响碎”,赋予雨声以情感。
- 对仗:词句间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念”展开,通过描绘夏夜雨声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亲友的怀念与对故土的渴望,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瓢:象征雨水的倾泻,表现自然的力量。
- 竹圆荷: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幽。
- 兰丛:象征思念与无奈。
- 残烛: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暗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瓢”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
- B. 雨水
- C. 瓢虫
- D. 星星
-
诗人夜里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 A. 风声
- B. 雨声
- C. 叫声
- D. 读书声
-
诗人最想念的人是谁?
- A. 朋友
- B. 兄弟
- C. 父母
- D. 自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现了对亲友的思念,运用了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自然描写,与袁思亮的作品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袁思亮研究著作
- 近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