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 月下闻笛》
时间: 2025-01-27 03:3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玲珑四犯 月下闻笛
作者: 陈维崧
三五良宵,看云月澄鲜,幽辉盈抱。
羁旅无眠,愁思几番萦绕。
满园春水空濛,映翠竹枝枝斜袅。
恰嘹喨谁家入破,遥想小楼空悄。
因思天宝梨园队,有金雁钿蝉绝妙。
更偷把宁王玉笛,吹彻谁知道。
一自华清人散,缭垣外閒花野草。
叹此生头白,天涯再听,伊凉别调。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好的夜晚,仰望天空,月亮清澈明亮,幽幽的光辉将我包围。
旅行在外,无法入睡,愁苦的思绪几次萦绕心头。
满园的春水朦胧如烟,映照着翠竹的枝条轻轻摇曳。
不知哪家传来动人的笛声,遥想那座空荡的小楼。
想到天宝年间的梨园,那里金雁和蝉声绝妙动听。
我偷偷拿起宁王的玉笛,吹奏着无人知晓的曲调。
自从华清宫的人散去,围墙外的花草显得闲适。
感叹这一生已白头,天涯再听,唯有那凉爽的曲调伴我。
注释: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幽辉:指月光的幽静光辉。
- 羁旅:旅途中。
- 空濛:朦胧不清的样子。
- 嘹喨:清脆悠扬的声音。
- 梨园:古代戏曲团体的代称,这里指梨园弟子,象征着音乐和艺术的繁荣。
- 金雁钿蝉:指美妙的音乐,金雁和钿蝉都是古代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汝谋,号梦阮,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艺术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玲珑四犯 月下闻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抒情诗,诗人在美好的夜晚,借助清澈的月光和悠扬的笛声,抒发了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开篇以“良宵”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接着通过“羁旅无眠”点明了诗人当前身处他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春水的“空濛”映衬出一种淡淡的忧愁,竹枝的“斜袅”则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诗中通过“谁家入破”的提问,传达出对笛声来源的好奇与追溯,进一步引发对往昔梨园盛况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叹息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感慨白头,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本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艺术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五良宵:描绘夜晚美好而宁静的情景。
- 看云月澄鲜:仰望天空,月亮明亮清澈。
- 幽辉盈抱:月光如水般柔和,包围着我。
- 羁旅无眠:身在外地,难以入睡。
- 愁思几番萦绕:思虑烦恼不断缠绕心头。
- 满园春水空濛:春水朦胧,模糊不清。
- 映翠竹枝枝斜袅:水面映照出竹子轻轻摇曳的影子。
- 恰嘹喨谁家入破:忽然听见动人的笛声,不知是谁家的乐曲。
- 遥想小楼空悄:想起那座空荡的小楼,显得格外寂静。
- 因思天宝梨园队:联想到唐代天宝年间梨园的繁华。
- 有金雁钿蝉绝妙:那时的音乐之美,金雁和钿蝉乐器的声音动人。
- 更偷把宁王玉笛:我偷偷拿起宁王的玉笛。
- 吹彻谁知道:奏出的曲调无人知晓。
- 一自华清人散:自从华清宫的人散去。
- 缭垣外閒花野草:围墙外的花草显得闲适。
- 叹此生头白:感叹人生匆匆,已白头。
- 天涯再听,伊凉别调:在天涯再听到那凉爽的曲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水,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拟人:竹枝的“斜袅”赋予竹子生命。
- 对仗:如“满园春水空濛,映翠竹枝枝斜袅”,工整对仗。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音乐的悠扬以及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艺术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情怀。
意象分析:
- 月:象征宁静与思乡。
- 笛声:代表音乐的美好和情感的寄托。
- 春水:象征生机与柔情,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良宵”指的是?
- A. 美好的夜晚
- B. 烦闷的白天
- C. 寒冷的冬天
- D. 迷人的黄昏
-
诗中“羁旅无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无比
- B. 思乡之情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人的怀念
-
“恰嘹喨谁家入破”中的“入破”指的是?
- A. 破旧的房子
- B. 美妙的音乐
- C. 破碎的心情
- D. 进入的场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境,表达了孤独与豪情,风格较为豪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与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陈维崧传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