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
时间: 2025-01-23 17:2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
作者:陈维崧 〔清代〕
一川红藕花开,楼船西上浔阳去。
江涵翠榜,风吹绛帐,玲珑无暑。
鹿洞儒生,江州僚佐,欢迎湓浦。
料匡庐九叠,凝妆染黛,向鹢首,竞萦舞。
漫说关山金鼓,奏笳箫中流容与。
滕王阁在,琵琶亭好,缅焉怀古。
乱日才多,兵间士贱,青衫失路。
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
白话文翻译
一片片红色的藕花盛开着,楼船正往西驶向浔阳。江面上漂浮着翠绿色的小船,微风吹动着绛色的帐幔,感觉清凉舒适。鹿洞的儒生和江州的官员们,正在湓浦迎接他。想必匡庐的九叠山色,如今在凝妆染黛的美景下,像是向着鹢头竞相舞动。何必说那遥远的关山与金鼓呢?在笳箫的演奏中,流中便显得从容不迫。滕王阁依旧在,琵琶亭的景致也很美,让人不禁怀古追思。如今战乱频繁,士人地位低贱,青衫的人失去了前路。唯有这位先生高悬于上,如同一轮明镜,成为文化的主宰。
注释
- 红藕花:指的是荷花,象征美丽和清纯。
- 楼船:指大船,古代常用于水上游览。
- 鹿洞儒生:鹿洞指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儒生则指学习儒家学问的人。
- 匡庐:指的是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滕王阁:古代著名的阁楼,象征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 琵琶亭:指的是一个供人弹奏琵琶的亭子,象征音乐和文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1650年-1711年),字梦阮,号白鸥,晚清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送别蒋慎斋宪赴江右视学之际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水龙吟 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是一首饱含情感的送别词,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示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历史的追忆。开头以“红藕花开”描绘了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随后通过“楼船西上”的意象,展现了友人即将远行的情景,隐含着离别的惆怅。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匡庐美景的向往和对文人生活的留恋。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感慨士人地位的贬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然而,诗人依然寄希望于文化的力量,认为“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彰显了对知识与文采的尊重。这一反差,让整首词更具深度,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川红藕花开:描绘出一片美丽的荷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楼船西上浔阳去:表现出友人即将启程,带有离别的情感。
- 江涵翠榜:描绘江水清澈,舟船在水面上漂浮,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风吹绛帐,玲珑无暑:微风吹动绛色的帐幔,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受。
- 鹿洞儒生,江州僚佐:提到古代的文人及官员,表现出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景。
- 料匡庐九叠,凝妆染黛:借景抒情,表达对美景的向往与赞美。
- 漫说关山金鼓:对历史的回顾与怀念,揭示了对过往的思考。
- 滕王阁在,琵琶亭好:提到名胜古迹,展现文人雅士的生活。
- 乱日才多,兵间士贱:感慨战乱给士人的地位带来的贬低。
- 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体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镜”比喻知识与文化的清澈与明亮。
- 对仗:在词中,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藕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 楼船:象征旅途与离别。
- 匡庐:象征自然的美与文化的底蕴。
- 滕王阁:象征文人雅士的聚会与文化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藕花”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美好与纯洁
- C. 战争
- D. 凉爽
-
“滕王阁在,琵琶亭好”中,滕王阁代表了什么?
- A. 书籍
- B. 诗人
- C. 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 D. 战争的象征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勃《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对,陈维崧在《水龙吟》中更多地关注于人际关系与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感。两者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 《陈维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