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和樊山 易顺鼎》
时间: 2025-01-26 01:00:48意思解释
水龙吟·和樊山 易顺鼎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原文展示
任添万札千珰,总传不尽相思意。偏偏又是,中秋到也,月华如水。玉笛谁家,数声吹得,行云都滞。堪碧空洗净,人间天上,全进在,冰壶里。要睡怎生能睡。且徘徊伴他幽桂。今夜鄜州,定应念我,杜陵身世。虚幌清辉,泪乾鬟湿,甚时双倚。怕此情说与,素娥知道,也堪憔悴。
白话文翻译
无论再添多少书信珠宝,也无法表达我心中无尽的思念。偏偏在这中秋佳节,月光如水般清澈。是谁家的玉笛轻轻吹奏,几声悠然,连行云都为之停滞。那澄澈的天空洗净了人间与天上的一切,尽皆融入这清凉的酒壶中。今晚我怎能安眠?只好徘徊在这清香的桂树旁。今夜在鄜州,你一定会想起我,想起我在杜陵的身世。那虚幻的月光下,我的泪水干了发髻也湿了,不知何时才能双双依偎。害怕把这份情感告知那素娥,怕她也因此憔悴。
注释
- 万札千珰:形容书信或珠宝,意指留存的情感。
- 玉笛:指一种管乐器,常用来象征音乐的美丽与情感的寄托。
- 鄜州:古地名,诗人借此地点引入个人情感。
- 杜陵:也指杜甫的故乡,暗示诗人的身世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诗人思念故人的时刻,借助中秋明月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和樊山 易顺鼎》以中秋月为背景,深刻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爱人的思念。开篇以“任添万札千珰”引入,显示出情感的深厚与无奈,暗示无论再多的物质也无法表达心中的思念之情。中秋夜的月华如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听到玉笛声响,心中更是愁绪缠绵,似乎连行云都被这淡淡的音乐所吸引。接着,诗人又抒发了自己在月光下的孤寂,表达了“怎生能睡”的无奈,以及对爱的寄托与希望。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对泪水和发髻的描写,展现出情感的细腻与脆弱,最后以对素娥的忌惮作结,突显出对情感的保护与脆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任添万札千珰,总传不尽相思意。”:无论如何增加书信和礼物,依然无法传达我无限的思念。
- “偏偏又是,中秋到也,月华如水。”:恰逢中秋佳节,明月如水般清澈。
- “玉笛谁家,数声吹得,行云都滞。”:是谁家在吹奏玉笛,那悠扬的声音使得云彩都为之停留。
- “堪碧空洗净,人间天上,全进在,冰壶里。”:清澈的天空洗净了人间与天上的一切,皆融入这美酒之中。
- “要睡怎生能睡。”:我怎能入睡呢?
- “且徘徊伴他幽桂。”:我只能在这幽香的桂树旁徘徊。
- “今夜鄜州,定应念我,杜陵身世。”:今夜在鄜州,你一定会想起我在杜陵的身世。
- “虚幌清辉,泪干鬟湿,甚时双倚。”:虚幻的月光下,我的泪水干了发髻却湿透,不知何时才能双双依偎。
- “怕此情说与,素娥知道,也堪憔悴。”:怕把这情感告诉那素娥,她会因此而憔悴。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水,渲染出清冷与孤寂的氛围。
- 拟人:行云因乐声而停滞,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与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出中秋佳节的孤独与美好。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团圆,暗含孤独与忧伤。
- 玉笛:传递音乐之美,寄托情感。
- 桂树:象征高洁与思念,桂花香气萦绕,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札千珰”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和珠宝
- B) 月亮和桂花
- C) 音乐和酒水
-
诗人为何无法入睡?
- A) 有很多事情要做
- B) 思念爱人
- C) 天气太热
-
“玉笛谁家”中的“玉笛”象征什么?
- A) 思乡
- B) 音乐
-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思乡情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景抒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水龙吟·和樊山 易顺鼎》 vs 《静夜思》:
- 两者均以月亮作为重要意象,前者侧重于思念与孤独,后者则更为直接地表达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代表作品与背景分析。
- 《古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形式与内容进行解读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