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九首)》

时间: 2025-01-10 18:37:30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旧(九首) 作者:方孝孺 〔明代〕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林郑以文学为我家业,其议论如波澜般广阔无边。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我望断嶓江,期盼着八月的归舟。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郑: 指林则徐和郑成功,两人均为历史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波澜议论: 形容议论广泛而深刻。
  • 嶓江: 指长江。
  • 八月槎: 指八月归来的船只,槎即木筏,这里指船。

典故解析:

  • 八月槎: 出自《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张骞乘槎寻河源的故事,后用来比喻归乡或归来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希庵,江西临川人。其诗文风格清新,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在明代,文学被视为士人的重要修养,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首句“林郑为文学我家”,直接点明了文学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将其视为家业,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次句“波澜议论阔无涯”,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文学探讨的热情。后两句“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郑为文学我家:林则徐和郑成功在文学上的成就被作者视为家业,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和追求。
  2. 波澜议论阔无涯: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探讨的热情和追求。
  3. 两年不见何时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4. 望断嶓江八月槎: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
  • 借代:用“八月槎”借代归来的船只,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文学与友情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
  • 嶓江:指长江,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念。
  • 八月槎:象征归来的船只,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林郑”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林则徐和郑成功 B. 林语堂和郑板桥 C. 林徽因和郑振铎 答案:A

  2. “八月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归来的船只 B. 离别的船只 C. 远行的船只 答案:A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文学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古原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感旧(九首)》: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但前者更侧重于送别的场景,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方孝孺诗集》:收录了方孝孺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