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羊虎肉》
时间: 2025-01-10 22:2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额咆哮振山谷,老羝见之惊且伏。一朝强弱两不存,此肉皆归野人腹。腹中惟恐相啖吞,急呼美酒为解纷。酒酣一醉更怀古,千载英雄羝与虎。
白话文翻译: 一只白额虎在山谷中咆哮,老羊见到它惊恐地趴下。一旦强弱双方都不存在,这肉都归了野人吃。野人腹中只怕互相吞食,急忙呼唤美酒来解纷争。酒醉之后更加怀念古代,千年的英雄有羊和虎。
注释:
- 白额:指额头上有白色斑纹的虎。
- 咆哮:大声吼叫。
- 老羝:老羊。
- 惊且伏:惊恐地趴下。
- 野人:指未开化的山野之人。
- 啖吞:吞食。
- 解纷:解决纷争。
- 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 怀古:怀念古代。
诗词背景: 作者方孝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多表现忠义和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通过虎与羊的比喻,反映了强弱之间的斗争和最终的消亡,以及人们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强弱对立的场景。白额虎的咆哮和老羊的惊伏,形象地展现了力量的悬殊和弱者的无奈。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类社会,通过野人食肉和饮酒解纷的描写,暗示了人类对于和平的渴望。最后两句“酒酣一醉更怀古,千载英雄羝与虎”,则是在酒醉中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
诗词解析:
- “白额咆哮振山谷”:描绘了虎的威猛,咆哮声震撼山谷。
- “老羝见之惊且伏”:老羊见到虎的惊恐反应,伏地表示无力反抗。
- “一朝强弱两不存”:强弱双方最终都会消亡。
- “此肉皆归野人腹”:虎和羊的肉最终被野人吃掉。
- “腹中惟恐相啖吞”:野人担心互相吞食,寻求和平。
- “急呼美酒为解纷”:用美酒来解决纷争,寻求和谐。
- “酒酣一醉更怀古”:酒醉后更加怀念古代。
- “千载英雄羝与虎”:怀念古代的英雄,包括羊和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额”形容虎,形象生动。
- 拟人:老羊“惊且伏”,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一朝强弱两不存”,对仗工整,意义深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虎与羊的比喻,探讨了强弱对立和最终的消亡,以及人类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白额虎:象征着强权和力量。
- 老羝:象征着弱者和无力反抗。
- 野人:象征着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 美酒:象征着和平与和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额”指的是什么? A. 老虎 B. 老羊 C. 野人
- “老羝见之惊且伏”中的“老羝”是指什么? A. 老虎 B. 老羊 C. 野人
- 诗中提到的“野人”是指什么? A. 未开化的山野之人 B. 古代英雄 C. 老虎
- 诗中的“美酒”象征着什么? A. 和平与和谐 B. 力量与强权 C. 弱者与无力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石壕吏》:通过描写战争中的小人物,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饮酒表达了对自由和豪放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石壕吏》与方孝孺的《食羊虎肉》:两者都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方孝孺全集》:收录了方孝孺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