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咏白丁香同远公天石和原白韵》
时间: 2025-02-04 15:3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枝低亚晚妆台,
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
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
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
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
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白话文翻译:
在晚妆台上,低垂的一枝丁香,
吸取露水,沁入兰花的花芯。
李花和柳絮都无法与之相比,
就像新裁的梨花云一般清新。
在白粉墙边,水明楼上,
我的心情秘密地涌动。
累累的银色花朵费尽心思,
争相在月光下开放。
曾经在心头结下的情缘,
在相视间流露出默默的疑虑。
我记得那重重的门,和他小心翼翼地摘花,
这一幕已经过去十年。
注释:
- 低亚:指花枝低垂、柔弱的样子。
- 晚妆台:指晚间梳妆的桌子,暗指女性的妆容。
- 吸露沁兰胎:吸取露水,滋润兰花的花心。
- 李花柳絮:比喻其他花卉的美丽,暗示丁香的独特。
- 染梨云:形容丁香花的颜色如同新裁的白色云彩。
- 动窃玉情怀:暗示心中对美好情感的悄然动荡。
- 银粟:形容丁香花的洁白如银。
- 重门:指门的厚重,象征着内心的秘密和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680),字梦阮,号白云,晚号紫阳山人,清代著名词人、诗人,擅长词和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白丁香的美丽,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忆和怀念。
诗歌鉴赏:
《一丛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丁香的娇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诗中的丁香不仅是一种花,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开篇通过“低亚晚妆台”描绘了丁香的柔弱与精致,暗示着女性的妆容与娇羞。接下来的“吸露沁兰胎”则将花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这一句,诗人将白丁香与其他花卉对比,强调了丁香的独特美,正如那新裁的梨花云,清新脱俗。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
后面的“动窃玉情怀”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波动。整首诗在描绘花的美丽的同时,实际上是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思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往事的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枝低亚晚妆台:描绘丁香的低垂,隐喻女性的妆容。
- 吸露沁兰胎:丁香吸取露水,暗示生命的滋润。
- 李花柳絮都难似:与其他花卉比较,突显丁香的独特。
- 染梨云一色新裁:形容丁香的清新美丽。
-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环境描写,营造意境。
- 动窃玉情怀:内心情感的波动。
- 累累银粟费安排:丁香的花朵盛开。
- 争趁月中开:暗示时间的珍贵与美好。
- 曾经打就心头结:内心情感的纠结。
- 相看处脉脉疑猜:两人之间默默的情感交流。
-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丁香比作女性妆容。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朵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内心情感的复杂,象征了美好与遗憾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丁香:象征纯洁与美丽。
- 晚妆台:隐喻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珍贵。
- 重门:象征内心的秘密与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 A. 李花
B. 白丁香
C. 柳絮
D. 梨花 -
“动窃玉情怀”意指: A. 内心的安宁
B. 秘密的情感波动
C. 美好的回忆
D. 失落的爱情 -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怀念与思索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使用了细腻的情感描绘。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则通过描写花的美丽,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与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