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旁旧家碣上题曰宋黄澹翁先生之墓》

时间: 2025-01-27 04:15:00

古路斜阳废城,断碑荒草残茔。

莫嗔童竖樵牧,不识先生姓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道旁旧家碣上题曰宋黄澹翁先生之墓 高启 〔明代〕

古路斜阳废城,断碑荒草残茔。 莫嗔童竖樵牧,不识先生姓名。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路上斜阳照耀着废弃的城池,断裂的石碑旁荒草丛生,覆盖着残破的坟墓。 不要责怪那些孩童和樵夫牧民,他们不知道这位先生的姓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路:指古老的道路。
  • 斜阳:傍晚的阳光。
  • 废城:废弃的城池。
  • 断碑:断裂的石碑,指墓碑。
  • 荒草:荒芜的草丛。
  • 残茔:残破的坟墓。
  • 童竖:孩童。
  • 樵牧:樵夫和牧民。
  • 不识:不知道。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通过描绘废弃的墓地和断裂的石碑,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通过对废弃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诗人行经一处废弃的墓地,看到墓碑上题有“宋黄澹翁先生之墓”,感慨于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遗忘,遂作此诗以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废弃墓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被遗忘人物的同情。诗中“古路斜阳废城”一句,以斜阳照耀废弃的城池,营造出一种凄凉的历史氛围。“断碑荒草残茔”则进一步以断裂的石碑和荒芜的草丛,形象地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最后两句“莫嗔童竖樵牧,不识先生姓名”,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识墓主姓名的孩童和樵夫牧民的宽容,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遗忘和人物的默默无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路斜阳废城:古老的路上,斜阳照耀着废弃的城池,营造出一种凄凉的历史氛围。
  2. 断碑荒草残茔:断裂的石碑旁,荒草丛生,覆盖着残破的坟墓,形象地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
  3. 莫嗔童竖樵牧:不要责怪那些孩童和樵夫牧民,他们不懂得尊重墓地和墓主。
  4. 不识先生姓名:他们不知道这位先生的姓名,反映了历史的遗忘和人物的默默无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斜阳”比喻时间的流逝,“废城”比喻历史的沧桑。
  • 拟人:“断碑荒草”拟人化为默默守护墓地的存在。
  • 对仗:“古路斜阳废城,断碑荒草残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废弃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遗忘和人物的默默无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路:象征着历史的道路。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废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断碑:象征着历史的记忆。
  • 荒草:象征着荒凉和遗忘。
  • 残茔:象征着历史的残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路斜阳废城”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 欢乐 B. 凄凉 C. 热闹 D. 平静
  2. “断碑荒草残茔”中的“断碑”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记忆 B. 繁荣的过去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孩童和樵夫牧民的责怪 B. 对历史的遗忘和人物的默默无闻的同情 C. 对墓地的赞美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高启此诗与杜甫《春望》都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高启的诗更侧重于对被遗忘人物的同情,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