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苍陵谷引水记呈毅父惠诗次韵》
时间: 2025-02-04 16:1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
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
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白话文翻译:
我与你傍晚时分从栖岩向东走,有一泉水在深谷中潺潺流出。
人们说祥符的行幸之时城中缺水,然而这山中的泉水却足够。
后来吴王和李王的兴废,谁能记得江水又休息了。
我想要重写铭记圣明的功绩,借助你这把巨笔雕刻在寒玉上。
注释:
- 栖岩:指休息的岩石,暗示诗人行走的地点。
- 锵然:形容水声清脆响亮。
- 祥符:指代祥符寺,代表朝廷的行幸。
- 跨野疏泉:形容走过荒野,发现泉水清澈。
- 铭章圣功:指铭刻圣明的功绩。
- 寒玉:比喻质地坚硬的玉石,象征着诗人对功绩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谟,号乐天,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词与诗的成就闻名,作品多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敬畏与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兴废,展现了诗人对水的珍视及对历史的思考。开头以“与君暮从栖岩东”引入,展现与友人同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随后,诗人提到“泉锵然发深谷”,泉水的清脆声响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暗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依然存在自然的美好。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这里引入历史背景,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困境,形成与自然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而“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则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常。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重铭章圣功”,显示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希望,借助友人的助力,将这种情感化为永恒的记忆,象征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与君暮从栖岩东:描写诗人与友人一起在黄昏时分出行,体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有泉锵然发深谷:泉水的声音清脆悦耳,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提到历史事件,表现出社会现实的困境与不幸。
- 跨野疏泉此山足:强调即使在荒野中,也有清泉涌现,暗示希望与生命力的存在。
- 后来修废吴与李:反映历史的变迁与兴亡,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念。
- 我欲重铭章圣功: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重视,希望铭刻在心。
- 借君巨笔錾寒玉:借助友人的力量,将这些历史与情感永恒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比作生命的象征,反映出自然的美好。
- 对仗:如“修废吴与李”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的声音被赋予了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与文化传承的追求,情感基调既有沉重的历史感,又有自然的宁静与希望。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黄昏:暗示时光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 巨笔: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创作的力量,体现了诗人的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栖岩”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山谷
- B. 岩石
- C. 河流
- D. 城市
-
诗人希望借助谁的“巨笔”来铭刻历史功绩?
- A. 自己
- B. 友人
- C. 皇帝
- D. 文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然而杜甫更多地关注的是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忧愁,而晁补之则更强调历史的兴亡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与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