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示门人》
时间: 2025-01-26 00:54:21意思解释
蓦山溪 示门人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
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
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
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
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
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
三光显,二童传,一性。
白话文翻译:
要想摆脱苦海的折磨,必须认真修炼。
逐渐消除世俗的情感,默默地运用神秘的功法。
在虚无中创造出万物,丹鼎散发着紫芝的香气,
金花绽放,玉泉流淌,整个身体充满了神圣的光辉。
千种灾难无法侵扰,万种疾病都消失无踪。
七个窍穴完全和谐,八条脉络飞升进入内院。
九宫十地,六种烦恼隐匿无形,
三种光明显现,二个童子传道,唯有一性存在。
注释:
- 苦海:指世间的苦难与烦恼。
- 明修炼:明确地进行修行。
- 尘情:尘世的情感和欲望。
- 斡旋:运转、调和。
- 丹鼎:炼丹的器具,象征修炼成果。
- 紫芝:一种名贵的药材,象征修炼得法。
- 千灾不染、万病消散:指修行后的健全与自在。
- 七窍:指人的七个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 八脉:指人体的经脉系统。
- 九宫十地:指空间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 六贼: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人心的干扰。
- 三光:日、月、星的光辉,象征智慧与启示。
- 二童:指小孩子,象征纯真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创作,擅长表达修道和人生哲学。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使得道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诗中通过对修炼的强调,反映出人们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歌鉴赏:
《蓦山溪 示门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道教诗,展现了修道者对身心解脱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修行的过程,从开始的“明修炼”到最终的“全体神光满”,无不体现出修道的艰辛与喜悦。王处一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鼎”、“紫芝”等,象征着修行中的成果与智慧的显现。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文化深度,也使得整首诗在艺术上显得更加生动。诗中强调的修行成果,如“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展现了道教追求的身心和谐,给人以安慰与力量。通过对“七窍”、“八脉”的描写,王处一将人身体的和谐与修行的成功相结合,表现出修行者内外合一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修道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要想脱离痛苦的世俗生活,必须认真修行。
- 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逐步消除世俗的情感,通过默默的神秘功法进行调和。
- 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在虚空中创造万物,炼丹的香气弥漫。
- 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金花盛开,玉泉流淌,整个人充满了神圣的光辉。
-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千种灾难无法侵扰,万种疾病都消失无踪。
- 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七个窍穴和谐运作,八条脉络飞升入内院。
- 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九宫十地中,六种烦恼隐匿无形。
- 三光显,二童传,一性:三种光明显现,二个童子传道,唯有一性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苦海”比喻世间的痛苦。
- 对仗:如“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丹鼎”、“华香”等象征道教修炼的成果。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探索修行与自我超越,强调通过内心的修炼与和谐达到身心的解脱。诗中传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苦海:象征世俗的痛苦与烦恼。
- 丹鼎:象征修炼的成果,代表着道教炼丹的传统。
- 紫芝:象征灵性与智慧的药材。
- 金花、玉泉:代表美好与纯净,象征修行者的内在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处一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意指什么?
A. 身体健康
B. 世俗的痛苦
C. 内心的宁静
D. 修行的成果 -
“七窍总冲和”指的是?
A. 七个感官的和谐
B. 七个神灵的存在
C. 七种修行方法
D. 七个神秘的地方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理与修行。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处一的《蓦山溪》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前者侧重于道教修炼的内心世界,后者则强调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两者都是对生命不同层面的探索,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元代重要诗人的作品。
- 《中国道教文化》:探讨道教思想与文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