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三首·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1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色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
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白话文翻译:
阳光已经消逝,花儿似乎也在烟雾中隐约可见;月光明亮,愁绪却让我辗转难眠。赵瑟刚刚在凤凰柱上停下,蜀琴即将奏响鸳鸯弦。此曲虽满含情意,却无人传唱,希望能够随春风送到燕然,思念你在遥远的青天之上。往日你那双妩媚的眼波,如今已成我流淌的泪泉。不信我心肠已断,归来时看看明镜前的自己。
注释:
- 日色已尽:阳光已经消失。
- 花含烟:花在烟雾中显得朦胧。
- 月明欲素:月光明亮,想要素净。
- 赵瑟:一种古代乐器,代表音乐。
- 凤凰柱:传说中的凤凰所栖息的柱子,象征高贵。
- 燕然:象征远方的地方。
- 横波目:形容美丽的眼睛。
- 流泪泉:比喻眼泪如泉水般流出。
典故解析:
- 凤凰柱:出自古代文献,象征高洁和美丽,常用以形容女子的优雅。
- 燕然:古地名,象征遥远的地方,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 蜀琴:指蜀地的琴,代表一种特定的音乐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和奔放的个性为人所知,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创作于李白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感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的深邃。
诗歌鉴赏:
这首《长相思三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日色已尽花含烟”引入,描绘了黄昏时分,光影交错的美丽景象,紧接着“月明欲素愁不眠”,展现了内心的愁苦和无眠的状态。这种情感的交织通过音乐意象得以升华,赵瑟与蜀琴的出现,不仅是对美好音乐的描绘,也是对情感寄托的象征。
整首诗在音乐的意象中流淌出思念之情,诗人希望“随春风寄燕然”,表达了想要将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人的愿望。结尾处“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更是将内心的情感与现实自我反思结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纠葛与对爱情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色已尽花含烟:描绘黄昏的景象,花在烟雾中显得朦胧,隐喻内心的迷茫。
- 月明欲素愁不眠:月光明亮却因愁苦而无法入眠,强调思念之情的沉重。
- 赵瑟初停凤凰柱:音乐的停歇象征情感的凝固与期待。
- 蜀琴欲奏鸳鸯弦:音乐带来情感的表达,鸳鸯弦象征爱情。
- 此曲有意无人传:表达了情感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无奈。
- 愿随春风寄燕然:希望思念能随春风送达远方,寄托情感。
- 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念的距离,令人心痛。
-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美好的回忆与眼泪的对比,情感的强烈。
-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对爱情的执着与对自我的反思,展现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流泪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思念的痛苦。
- 拟人:音乐似乎有情感,能传达思念。
- 对仗:全诗语言对称,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的寄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花烟:隐喻美好的事物被现实模糊。
- 乐器:象征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 泪泉:代表内心的悲伤与情感的倾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二胡
- B. 琵琶
- C. 赵瑟
- D. 古筝
-
“忆君迢迢隔青天”中“迢迢”表示什么意思?
- A. 近
- B. 远
- C. 快
- D. 慢
-
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愤怒
- C. 思念
- D. 无聊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相见欢》李清照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长相思》与李清照的《相见欢》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渗透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是细腻而婉约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