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时间: 2025-01-10 22:0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白话文翻译:
月亮化成五条白龙,翻飞在九天之上。
胡人的沙尘惊动了北海,闪电扫过了洛阳的河川。
敌人的箭雨如同暴风骤雨,宫阙摇摇欲坠,皇帝也不得不迁移。
英王接受了庙略的权谋,掌握着清理南方的权杖。
云旗卷起海上的雪花,金戟在江面上如烟雾弥漫。
成千上万的人聚散不定,起伏变化在一位贤者的指引下。
霜台上降下众多的英才,水国向我们奉上戎装的旃旗。
绣衣盛开宴席上的谈话,天人借助楼船畅游。
就像登上黄金台,遥远拜谒紫霞仙人。
隐身在蓬草之下,冥冥之中已经四十年。
谁能知道草间之人,腰间藏有龙泉剑。
浮云在一次决战中,誓言要清理幽燕之地。
我愿和四位公子,静静地谈论金匮的篇章。
齐心协力感恩朝廷,不惜微薄的身体付出。
所希望的是旄头被灭,功成名就追随鲁连。
注释:
- 月化五白龙:月亮变成五条白龙,象征宏伟的意象。
- 胡沙: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沙尘,暗喻战争的来临。
- 虏箭雨宫阙:敌人的箭如雨点般射向宫阙,形容战争的残酷。
- 英王:指英明的统治者。
- 绣服:华丽的服装,象征地位和权力。
- 金戟:指武器,象征国防力量。
- 齐心戴朝恩:表示团结一心,报答朝廷的恩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奔放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以抒怀、叙事、咏景为主,极具个性和才情。
创作背景: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写于唐代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与外敌的斗争频繁,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既是对战斗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古诗,展现了李白超凡脱俗的才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诗歌采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战斗的思考与对人事的关注。开篇的“月化五白龙”用明亮的月光和白龙的形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丽的画面,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战争,胡沙、虏箭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国家危机的紧迫感。李白在这其中并未抒发个人的苦闷,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舞台,传达了对抗击敌人的紧迫感。诗的后半部分,李白不仅表达了与同僚之间的友谊与共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和理想,愿意为国家的安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歌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战争的悲愤,又有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的宽广胸怀和深邃思考。整首诗兼具了豪情与细腻,展现了李白的个性魅力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化五白龙:象征着光明与力量,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 翻飞凌九天:形容白龙的自由与高远,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勇气。
- 胡沙惊北海:表现战争的紧迫,敌人来袭的情景。
- 电扫洛阳川:迅猛的攻击如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激烈。
- 虏箭雨宫阙:敌人箭雨如雷,隐喻政治的动荡。
- 皇舆成播迁:皇帝被迫迁移,显示了战争对国家的冲击。
- 英王受庙略:描绘英明的统治者接受权谋的情景。
- 秉钺清南边:传达出对南疆安定的渴望。
- 云旗卷海雪:云旗在海上翻腾,暗含国防的力量。
- 金戟罗江烟:金戟点缀江面,象征国家的威严。
- 聚散百万人:人群的聚散反映了历史的波动。
- 弛张在一贤:强调贤者的领导作用。
- 霜台降群彦:众多英才汇聚,象征希望。
- 水国奉戎旃:水国之人向我们致敬,表达团结的情感。
- 绣服开宴语:宴席上的交流,象征外交与交流。
- 天人借楼船:与天人相对,抒发对理想的追求。
- 如登黄金台:形容如同登高远眺,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遥谒紫霞仙: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
- 卷身编蓬下:隐忍与藏匿的象征,反映现实的无奈。
- 冥机四十年:四十年的潜心布局与思考。
- 宁知草间人:草间之人,隐喻普通人的不平凡。
- 腰下有龙泉:象征着潜在的力量与勇气。
- 浮云在一决:决战的时刻,象征着决心。
- 誓欲清幽燕:渴望清理敌人,恢复平静。
- 愿与四座公:愿与同道之士共商大计。
- 静谈金匮篇:指对国家理财与安定的讨论。
- 齐心戴朝恩:团结一心,感恩朝廷。
- 不惜微躯捐: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 所冀旄头灭:期望消灭敌人,保卫国家。
- 功成追鲁连:追求功成名就,仿效鲁连的忠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化五白龙”,将月亮比作神龙,形象生动。
- 拟人:如“云旗卷海雪”,赋予云旗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英雄的赞美,体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与对战斗的深思。他不仅关心历史的变迁,也渴望未来的安定,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希望与光明。
- 白龙:象征力量与勇气。
- 胡沙:战争与冲突的象征。
- 虏箭:敌人的攻击与威胁。
- 英王:智者与领导者的象征。
- 云旗:国防与力量的象征。
- 金戟: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 霜台:英才的聚集地。
- 龙泉:潜在的力量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李白在诗中用什么意象象征力量? A. 月
B. 白龙
C. 金戟
D. 虏箭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齐心戴朝恩”是在表达__。
-
判断题:本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团结与感恩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壮阔的景象与豪情。
- 杜甫《春望》:展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诗作多以豪放、奔放见长,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与沉郁,李白关注理想与自由,杜甫则关注国家的苦难与人民的生活,二者虽风格迥异,却同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