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

时间: 2025-01-11 14:10:39

草阁南东霁海烟,万家耒耜雨余天。

更怜村妇多新饷,潮落平沙蛤蚌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
作者: 朱曰藩

草阁南东霁海烟,
万家耒耜雨余天。
更怜村妇多新饷,
潮落平沙蛤蚌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孟夏时节的田园景象。南东的草阁在海烟中显得清新,万家农户在雨后的天空下忙于耕作。更令人怜惜的是,村里的妇女们带回了新鲜的海味,潮水退去,平坦的沙滩上蛤蚌丰盈。


注释:

  1. 草阁:草制的房屋,指农村的简陋住所。
  2. 霁海烟:雨后天晴,海面上升起的烟雾。霁是指雨过天晴,海烟则描绘出湿润的空气和宁静的景象。
  3. 万家耒耜:形容成千上万的家庭在忙于耕作。耒耜是农具的代称。
  4. 更怜:更令人心疼或怜惜。
  5. 新饷:新鲜的食物,这里特指海鲜。
  6. 潮落平沙:潮水退去后,露出平坦的沙滩。
  7. 蛤蚌鲜:蛤蜊和蚌类的鲜美。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整体呈现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象反映了明代农民的日常,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曰藩,明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他的诗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的农村,反映出农耕社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朱曰藩的《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以简练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日田园的宁静与繁忙。诗的开头以“草阁南东霁海烟”引入,描绘了雨后清新的乡村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息。接下来“万家耒耜雨余天”则展现了农民在雨后复耕的忙碌场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勤劳与希望。

而诗的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村妇的形象,她们带回的新鲜海味不仅表现了自然的馈赠,也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辛勤与智慧。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们生活的关怀,传达出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与独特的审美视角,令人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自然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阁南东霁海烟:描绘了南东方向的草阁,雨后海面上弥漫着烟雾,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2. 万家耒耜雨余天:描写了无数家庭在雨后忙于耕作,展示了农村的劳动景象。
  3. 更怜村妇多新饷:强调了村里的妇女们辛勤劳作,带回新鲜的海味,表达了对她们的怜惜与赞美。
  4. 潮落平沙蛤蚌鲜:潮水退去,沙滩上显露出丰富的蛤蜊与蚌类,表现了自然的丰饶与村民的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草阁南东”和“万家耒耜”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礼赞,以及对乡村女性辛勤劳作的敬意,传递出一种温馨和谐的乡村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草阁:象征乡村的朴素与宁静。
  2. 霁海烟:代表雨后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自然景象。
  3. 耒耜:象征农村的勤劳与希望。
  4. 村妇:代表乡村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5. 蛤蚌:象征自然的丰饶和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阁南东霁海烟”中的“霁”字意为: A. 雨过天晴
    B. 风和日丽
    C. 云淡风轻
    D. 霜降寒冷

  2. 下列哪个意象表现了农村女性的辛勤与智慧? A. 万家耒耜
    B. 新饷
    C. 平沙
    D. 海烟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 《夏日绝句》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朱曰藩的《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朱的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却共同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清诗词选》 - 选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研究资料
  3. 《田园诗的美学》 - 学术论文

以上是对朱曰藩《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