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至醉遂呼王山人过尚志家痛饮夜归复浮白于园中》
时间: 2025-04-28 14:0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日独酌不成酡,
穿邻唤客雪中过。
三百六旬又过矣,
四十五春如老何。
帻软渐知簪发少,
兴豪那计酒筹多。
小园风景偏宜雪,
缀柳妆梅有许窠。
白话文翻译
在元旦这天我独自饮酒,醉意未成,
想在雪中叫邻居来作伴。
转眼间三百六十个节气又过去了,
四十五个春秋如同老去一般。
帽子柔软,渐渐意识到自己发量不多,
兴致和豪情又怎能计算这酒的数量呢?
小园的风景特别适合大雪,
柳树装点梅花,开出许多花蕾。
注释
- 元日:指农历新年。
- 独酌:独自饮酒。
- 酡:指微醉的样子。
- 三百六旬:指一年中的三个六十天,象征一年已经过去。
- 四十五春:指作者年龄四十五岁。
- 帻:帽子。
- 簪发:用来固定头发的发夹。
- 兴豪:兴致和豪情。
- 小园:指作者的花园。
- 缀:点缀、装饰。
- 许窠:许多花蕾的意思。
典故解析
- 元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日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带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 四十五春:作者在此提到自己年岁,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戏曲家。他的诗歌以豪放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作者中年,年岁渐长,面对人生的无常,感到孤独与失落。冬日的雪景更是加深了这一情感,使他在独饮中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元旦独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元日独酌不成酡”开篇即点出孤独的主题,尽管是喜庆的节日,作者却感到无趣,不能醉意而归。接着通过“穿邻唤客雪中过”描绘了作者希望借助饮酒来驱散孤寂,呼唤邻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向往。
在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中,“三百六旬又过矣,四十五春如老何”更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岁月在悄然流逝中,自己也在不断衰老。接下来的“帻软渐知簪发少”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对自身年华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的感慨,作者在“兴豪那计酒筹多”的句子中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告诉自己,饮酒的快乐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心情的畅快。最后两句“小园风景偏宜雪,缀柳妆梅有许窠”则展现了冬雪中小园的美丽,寓意在逆境中仍然可以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日独酌不成酡:元旦独自饮酒,酒未醉。
- 穿邻唤客雪中过:在雪中呼唤邻居来作伴。
- 三百六旬又过矣:一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六十天。
- 四十五春如老何:四十五个春天过得如此匆忙。
- 帻软渐知簪发少:帽子柔软,渐渐意识到自己头发不多。
- 兴豪那计酒筹多:兴致和豪情又怎么能计较酒的多少。
- 小园风景偏宜雪:小园的风景特别适合下雪。
- 缀柳妆梅有许窠:柳树装点梅花,开出许多花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豪”与“酒筹”,形成对比。
- 拟人:如“缀柳妆梅”,赋予植物以人的特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美好一面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但同时也带来寒冷和孤独感。
- 酒:代表欢聚和放松,也体现出孤独的饮酒习惯。
- 小园: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虽小却充满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元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元旦
- C. 清明节
-
作者提到的“帻软”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帽子
- C. 酒杯
-
“小园风景偏宜雪”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小园不适合雪
- B. 小园在雪中别有一番风味
- C. 小园已经荒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饮中八首》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的饮酒情境,但更强调了月色的美与酒的豪放。徐渭则更注重对人生命运的思索,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