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时间: 2025-01-10 23:09:14

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

金炉香动螭头暗,

玉佩声来雉尾高。

戎服上趋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

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天仗宵严建羽旄,
春云送色晓鸡号。
金炉香动螭头暗,
玉佩声来雉尾高。
戎服上趋承北极,
儒冠列侍映东曹。
太平时节难身遇,
郎署何须叹二毛。

白话文翻译

夜空中,天子驾着威严的天仗,羽旄在风中轻轻摇曳,春天的云彩送来色彩,早晨的鸡鸣声响起。金炉中香气缭绕,隐约看到螭头的影子;玉佩的声响传来,响亮的雉尾高昂。穿着戎装的人们急忙朝北极方向走去,儒生们则静静地列在东边的朝堂上。在太平的年代,身处这样的局面实在难得,郎署中何必再叹息那短短的二毛(指短暂的青春)呢?

注释

  • 天仗:古代帝王的车驾,象征着威严。
  • 羽旄:一种装饰在车驾上的羽毛,象征着威风。
  • 金炉:古代香炉,指用来焚香的器具。
  • 螭头:指龙头,通常用作装饰,象征权威。
  • 玉佩:一种装饰品,象征身份和地位。
  • 戎服:指军装,象征武力与保卫。
  • 儒冠:儒生所戴的帽子,象征士人身份。
  • 郎署:指官署,意指对官职的追求。
  • 二毛:指青春年少,寓意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主张文以载道,注重文风的清新和简练。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为库部卢四兄所作,背景是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诗中表现了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感慨,尽管身处高位,却依然感受到人生短暂的忧虑。通过对比儒生与武将的不同处境,突显了对太平日子的珍视。

诗歌鉴赏

韩愈的《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是一首蕴含丰富思想的诗作。诗的开头借用“天仗宵严建羽旄”来描绘天子的威仪,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接着,春天的气息和清晨的鸡鸣声,带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形成了诗的另一种对比。

“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两句,交织着香气与声响,表现出一种祥和而又神秘的场景,暗示着当时的政权与文化的繁荣。接下来的“戎服上趋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则是对武将和文士的对照,表现出社会的多元与和谐。

最后两句“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更是将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无奈。韩愈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更传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仗宵严建羽旄:描绘夜空中天子的车驾,象征权威与威严。
  • 春云送色晓鸡号:春天的云彩带来了色彩,早晨的鸡鸣声响起,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金炉香动螭头暗:金炉中香气缭绕,暗示着美好生活的气息。
  • 玉佩声来雉尾高:玉佩的声响传入耳中,表现出士人的高贵与风范。
  • 戎服上趋承北极:武将们急忙前往北极,暗示着责任与使命。
  • 儒冠列侍映东曹:儒生们在东边的朝堂上静静侍候,体现出文人的地位。
  • 太平时节难身遇:太平的时代难得,表达对时光的感叹。
  • 郎署何须叹二毛:在官署中无须叹息青春的短暂,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展示出工整的对仗美。
  • 比喻:用“天仗”与“羽旄”比喻权威与威望。
  • 拟人:春云与鸡鸣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朝暮暮的盛世场景,表达了韩愈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对短暂人生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社会、权力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仗:象征权威与尊贵的地位。
  • 春云: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金炉:象征着美好生活的象征。
  • 戎服:象征着责任与使命。
  • 儒冠:代表着士人身份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仗宵严”中的“天仗”指的是什么?

    • A. 天子的车驾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武器
  2. 诗中提到的“儒冠”代表什么?

    • A. 武士的身份
    • B. 士人的地位
    • C. 商人的标志
  3. 诗中“郎署何须叹二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青春的叹息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韩愈 vs 杜甫:两者在表达对社会的关切与个人情感方面有共通之处,但韩愈更注重于太平盛世的珍惜,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动荡时代的忧虑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