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
时间: 2025-01-25 00:10:19
大雅久不作,声色淫郑紫。
古来非一秦,焚厄故如此。
西都盛经学,聚讼自兹始。
建安委道真,典午事玄理。
锦縠蔚云雾,组紃亦信美。
后生不著眼,千古空信耳。
诵习号纯儒,旷达称高士。
有如富贤贾,多藏不能使。
又如病酒狂,沉酣糟粕旨。
源流日以远,循袭不为耻。
先生秉大雅,江东今夫子。
持身不夷惠,漫仕无愠喜。
学术心自得,筌蹄视经史。
兰舟翼桂楫,巨川端可涘。
我家世从公,公欲出泥滓。
愚不堪世用,非人不我以。
破屋荫蓬根,春荠老墙址。
寂寞谁肯顾,公独不我鄙。
遗之珠玉篇,谆谆说友弟。
直欲障颓波,肯与为茅靡。
观公用意处,可与召穆比。
弟兄吾手足,父母吾怙恃。
尽此菽水欢,还胜有酒醑。
古来愿为兄,日月不可弭。
圣贤师百世,河海润千里。
公如大医王,一世膏肓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
作者:吴儆〔宋代〕
大雅久不作,声色淫郑紫。
古来非一秦,焚厄故如此。
西都盛经学,聚讼自兹始。
建安委道真,典午事玄理。
锦縠蔚云雾,组紃亦信美。
后生不著眼,千古空信耳。
诵习号纯儒,旷达称高士。
有如富贤贾,多藏不能使。
又如病酒狂,沉酣糟粕旨。
源流日以远,循袭不为耻。
先生秉大雅,江东今夫子。
持身不夷惠,漫仕无愠喜。
学术心自得,筌蹄视经史。
兰舟翼桂楫,巨川端可涘。
我家世从公,公欲出泥滓。
愚不堪世用,非人不我以。
破屋荫蓬根,春荠老墙址。
寂寞谁肯顾,公独不我鄙。
遗之珠玉篇,谆谆说友弟。
直欲障颓波,肯与为茅靡。
观公用意处,可与召穆比。
弟兄吾手足,父母吾怙恃。
尽此菽水欢,还胜有酒醑。
古来愿为兄,日月不可弭。
圣贤师百世,河海润千里。
公如大医王,一世膏肓起。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友人的赞美。诗人在开头提到雅正的诗歌已经很久不再创作,社会风气堕落,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接着提到西都的学术盛行,却伴随着争讼的开始,表现了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失望。
然后,诗人将自己和朋友比作大医王,强调了对社会的独立见解和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以家庭的温馨和对友人的依赖结束,表达了一种对人情、友情的珍视。
注释
- 大雅:指高雅的诗歌或文化。
- 郑紫:郑国的紫色,形容奢靡的生活。
- 焚厄:焚烧和厄运,指文化的毁灭和衰退。
- 建安:指建安时期,文学上有重要影响。
- 筌蹄:指渔具,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以其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而闻名。他的诗风兼具古典雅致和现实关怀,常常通过对友人的赞美来表达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期,但也伴随着一些文化的堕落和学术的争论。吴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也对友人的赞赏与鼓励。
诗歌鉴赏
吴儆在《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切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大雅久不作”,立刻引起读者对古典文化衰退的关注。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比喻,如将当代的学术气氛与古代的盛况做对比,揭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争斗与不和。
诗中对友人的赞美,如“公如大医王”,不仅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也隐含了对当代“医者”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古代的名医一样,拯救当下的文化和社会。这种比喻使得全诗更具层次感,既有对个体的赞美,同时也寄托着对社会的关怀。
此外,诗人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通过“弟兄吾手足,父母吾怙恃”的表达,传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使整首诗在讨论高雅文化的同时,亦流露出人性的温暖与情感的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雅久不作:对雅正文化的怀念,感叹已久未见。
- 声色淫郑紫:形容当世的奢侈与放荡。
- 古来非一秦:历史上有许多文化的覆灭。
- 焚厄故如此:对文化衰退的无奈与批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医王”,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持身不夷惠,漫仕无愠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古典文化的怀念,对当代风气的批判,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诗人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雅:象征高尚的文化与品德。
- 珠玉:象征珍贵的文化遗产。
- 兰舟: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大雅”指的是什么?
A. 高雅的诗歌
B. 普通的诗歌
C. 现代的流行文化 -
诗人将朋友比作什么?
A. 大医王
B. 大诗人
C. 大商人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吴儆的诗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