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1:5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三
双眸剪水团香雪。云际看新月。
生绡笼粉倚窗纱。全似瑶池疏影浸梅花。
金翘翠靥双蛾浅。敛袂低歌扇。
羞红腻脸语声低。想见流苏帐掩烛明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的美丽与柔情。她的双眼如水般明亮,脸颊如雪般洁白,从云端看去新月的清辉。轻薄的绫绸窗帘映衬着她的粉面,宛如瑶池中流淌的影子浸润着梅花。她的眉眼微弯,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轻轻收拢衣袖,低声吟唱着,显得羞涩而优雅。让人想起那流苏帐内烛光摇曳的时刻。
注释
- 双眸:指眼睛,形容其明亮。
- 剪水:比喻眼睛如水般清澈。
- 香雪:形容脸色白皙如雪。
- 生绡:轻薄的绫绸,指窗帘。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
- 金翘:指金色的眉毛。
- 翠靥:指脸颊如翠色般美丽。
- 敛袂:收拢衣袖。
- 羞红腻脸:形容脸红,显得娇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儆,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美丽与柔情,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对女性的描写日渐细腻,表现出对女性情感和美丽的欣赏。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柔情。开篇以“双眸剪水团香雪”将女子的眼睛比作清澈的水,脸色如同洁白的雪,瞬间勾勒出她的绝世容颜。接着“云际看新月”则将女子的美与自然景物结合,构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梦幻而柔美的情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中反复出现的“羞”、“低”等词,更是将女子的娇羞与含蓄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种柔和的氛围中。最后一句“想见流苏帐掩烛明时”更是把情境推向高潮,流苏帐和烛光的细腻描写,仿佛让人看见那个温柔的夜晚,唤起读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眸剪水团香雪:形容女子的眼睛清澈明亮,仿佛可以剪水,脸色如香雪般白皙。
- 云际看新月:在云中遥望新月,暗示女子的美丽如同新月般清丽。
- 生绡笼粉倚窗纱:轻薄的绫绸窗帘映衬着她的肤色,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全似瑶池疏影浸梅花:形容她的身影如同仙境般的瑶池,映衬着梅花,渗透出一种恬静的美。
- 金翘翠靥双蛾浅:描绘女子的眉毛金色,脸颊如绿叶般美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形象。
- 敛袂低歌扇:她轻轻收拢衣袖,低声吟唱,显示出她的优雅与羞涩。
- 羞红腻脸语声低:她的脸因羞涩而泛红,语气低柔,显得娇羞可人。
- 想见流苏帐掩烛明时:最后一句让人想起温馨的夜晚,流苏帐和烛光交织,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眸剪水”比喻眼睛的清澈。
- 对仗:如“金翘翠靥双蛾浅”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 拟人:通过“低歌扇”,赋予物体以人的动作,增添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女子美丽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沉醉,展现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爱情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眸:象征清澈与智慧。
- 香雪:象征纯洁与美丽。
-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生。
- 流苏帐:象征温馨的生活空间。
- 烛光:象征温暖与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双眸剪水”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眼睛的清澈
B. 眼睛的颜色
C. 眼睛的大小 -
“流苏帐掩烛明时”中的“流苏帐”象征什么? A. 暴力
B. 温暖的家庭
C. 旅行 -
诗中的女子给你的感觉是: A. 冷漠
B. 优雅羞涩
C. 粗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美丽,但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 柳永《雨霖铃》:与《西江月》相比,柳永更倾向于描绘离别的伤感,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