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形胜崤潼在,英豪赵魏多。
精兵连六郡,要地控三河。
慷慨鸿门会,悲伤易水歌。
几人懹此志,送老一渔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崤山与潼关的险要位置,赵国与魏国的英才众多。精锐的军队跨越六个郡,掌控着三条大河的要地。回想当年的鸿门宴,真是慷慨激昂;而易水边的悲歌,又让人心痛。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这样的志向,直到老去,只能像渔夫那样披着蓑衣度日?
注释:
- 形胜:地势险要的地方。
- 崤潼:指崤山和潼关,古代的军事要地。
- 英豪:指英俊豪杰,指在战争中表现卓越的人。
- 精兵:精锐的士兵。
- 六郡:指六个郡,通常在古代指代统治区域。
- 鸿门会:指刘邦与项羽在鸿门的宴会,寓意权谋与斗争。
- 易水歌:指“易水送别”,源于《史记》,表达了离别的悲伤。
- 懹:忧虑、担心的意思。
- 渔蓑:渔夫的蓑衣,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鸿门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寓意权谋与背叛。
- 易水歌: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描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象征忠诚与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作品以咏史、抒怀和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富有激情,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衰弱,外有金、蒙古等敌国威胁,陆游深感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理想的失落,因此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他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愤》一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形胜崤潼在”,直接引出地理背景,崤山与潼关是古代防守的重地,暗示国势的重要。接下来的“英豪赵魏多”,则勾勒出历史上英杰辈出的画面,诗人在此对历史人物的追慕之情跃然纸上。
中间部分提及的“精兵连六郡,要地控三河”,突显了战略位置的关键性。陆游通过历史的回望,感受到战争与英雄的光辉,然而随即转入“慷慨鸿门会,悲伤易水歌”,这里的情感转变令人动容,既有对英雄豪杰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悲剧的惋惜。
最后一句“几人懹此志,送老一渔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叹息,许多人为了理想而努力,但最终却可能只能如渔夫般隐遁于世。这种对比,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得整首诗在慷慨激昂与悲沉感伤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形胜崤潼在:启示地理环境的险要,表明国防的重要性。
- 英豪赵魏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暗示历史的辉煌。
- 精兵连六郡:强调军队的强大与战略位置的关键。
- 要地控三河:进一步说明地理优势与军事控制。
- 慷慨鸿门会:抒发对英雄豪杰的景仰与怀念。
- 悲伤易水歌:引入历史悲剧,表达对忠诚与牺牲的感慨。
- 几人懹此志:质疑人们对于理想的坚持。
- 送老一渔蓑:象征无奈与隐逸,表达对理想破灭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慷慨鸿门会,悲伤易水歌”,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渔蓑象征隐逸和无奈,强化主题。
- 排比:通过历史事件的列举,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理想破灭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崤潼:象征险要的军事防线。
- 赵魏:代指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 鸿门:寓意权谋与斗争。
- 易水:象征忠诚与悲壮。
- 渔蓑:象征隐逸生活与无奈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鸿门会”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 A. 刘邦与项羽的宴会
- B. 秦始皇的统一
- C. 曹操与吕布的对抗
- D. 唐太宗的征战
-
诗中“易水歌”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忠诚与悲壮
- C. 归隐
-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渔蓑”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隐逸生活与无奈
- C. 战斗
- D. 忍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感愤》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的爱国情怀,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历史英雄的怀念,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直接感受,展现了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