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云李观疾赠之》
时间: 2025-01-10 22:5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云李观疾赠之
(作者:韩愈)
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观生病的关心。前四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阴云密布,阳光被遮蔽,炎热的天气变得寒冷,暗示着身体的虚弱。接着,诗人指出小人只会抱怨,而君子则感到忧伤,表明了对朋友健康的担忧。饮食减少,身体自然无法健康。接下来的几句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甚至连简单的藜羹都难以下咽,更何况肉食。最后,诗人以穷冬百草凋零、幽桂独自芬芳来比喻,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仍需保持心态的高洁,并劝告朋友要好好饮食,以保持健康。
注释
- 夭行:夭折或失去正常的形态。
- 阴气来干阳:阴气侵扰阳光,指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 重云:指阴云密布的天气。
- 炎燠成寒凉:原本炎热的天气变得寒冷,暗示身体的虚弱。
- 小人:指心胸狭窄、只会抱怨的人。
- 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 藜羹:指用藜麦煮成的羹,象征简单、清淡的饮食。
- 幽桂:指幽静处的桂花,象征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高洁品质。
- 鸾凤:象征高洁的鸟类,暗示追求高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以其散文和诗歌闻名,主张古文运动,提倡文言文的复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愈与友人李观的交往中。李观生病,韩愈写此诗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劝慰,具有深厚的友情和对健康的关注。
诗歌鉴赏
《重云李观疾赠之》是韩愈在朋友生病之际写就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天气的描绘,隐喻了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前四句通过对气候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阴郁的情绪,反映出李观的健康状况不佳。诗人在这里采用了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巧妙地用天气的变化来映射人的健康。
接下来的几句,韩愈通过对小人与君子的对比,突显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小人的吐槽与君子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君子对朋友的忠诚与担忧。饮食的减少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暗示着精神状态的低落。诗人在此处提醒李观,要重视饮食,以保持健康。
最后几句,韩愈通过冬天植物的凋零与幽桂的芬芳,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重要性,并鼓励李观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韩愈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夭行失其度:比喻生病或失去健康的状态。
- 阴气来干阳:阴云阻挡阳光,象征健康受损。
- 重云闭白日:形容天气阴沉,暗示情绪低落。
- 炎燠成寒凉:由热变冷,暗示身体虚弱。
- 小人但咨怨:小人只知道抱怨,缺乏积极态度。
- 君子惟忧伤:君子对朋友的病痛感到忧伤。
- 饮食为减少:饮食减少,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 身体岂宁康:身体怎么能健康呢?
- 此志诚足贵:这种关心和志向是极其珍贵的。
- 惧非职所当:担忧这种关心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 藜羹尚如此:连简单的藜羹都无法下咽。
- 肉食安可尝:更不用说肉食了。
- 穷冬百草死:冬天万物凋零,象征困境。
- 幽桂乃芬芳:唯有幽静的桂花依然芬芳,象征高洁。
- 且况天地间:天地间的变化自有其规律。
- 大运自有常:大自然的规律不会改变。
- 劝君善饮食:劝告朋友要注重饮食。
- 鸾凤本高翔:象征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气变化比喻身体和情感状态。
- 对仗:如“小人”和“君子”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幽桂象征高洁的品质,反映在逆境中仍保持的理想。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朋友李观病痛的关心,表现出友情的珍贵与健康的重要,强调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珍视生活中的饮食与健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云:象征压抑、阴郁的情绪。
- 饮食:象征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健康。
- 幽桂: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鸾凤:象征高尚的志向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人与君子的区别是什么?
- A. 小人只会抱怨,君子则忧伤
- B. 小人更关心饮食,君子无所谓
- C. 小人更健康,君子则生病
-
诗中提到的“藜羹”象征什么?
- A. 健康饮食
- B. 高级食物
- C. 一种美味的汤
-
诗人在最后劝告朋友应该注意什么?
- A. 放弃饮食
- B. 关注饮食健康
-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重云李观疾赠之》都表达了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和关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重云李观疾赠之》则更强调对健康的关注与劝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