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草 过中岩》
时间: 2025-01-11 12:4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百草 过中岩
作者: 赵熙 〔清代〕
笑问青神,借居黄叶君应可。
下噀无田,上洄赊酒,何事与天尽左。
好中岩,称笠影鸦锄,僧农双课。
便瀑径寻碑,经坛采药,世谁知我。
年少青衿如昨。
来往嘉州,长向此间摇一舵。
几杵钟声,两朝山色,尽消向江楼佛火。
如今老,何计能陪应真坐。
寺门锁。
夕阳烟,鹭鸶飞破。
白话文翻译
我笑着问青神,你借居在黄叶的地方应该很适合吧。
这里没有田地,只有酒水的流淌,何必要与天相争呢?
在这中岩之中,正好适合撑着斗笠,影子在乌鸦和锄头间摇曳,僧侣和农人都在忙碌。
我便沿着瀑布的小径寻找碑刻,去寺院采药,世人又有谁知道我呢?
年少时的青衫依旧如昨。
来往于嘉州,常常在这里摇橹划船。
几声钟声响起,两朝的山色在江楼佛火前尽消殆尽。
如今已老,如何还能陪伴真坐在一起?
寺门紧锁。
夕阳的烟雾中,鹭鸶飞过,划破了宁静。
注释
- 青神:指的是神仙或隐者。
- 黄叶:象征秋天或衰老。
- 下噀无田:意为这里没有农田,生活清贫。
- 洄赊酒:比喻生活中有酒可饮,意在享受。
- 中岩:指中岩山,象征隐居的地方。
- 称笠影鸦锄:形象描绘农人和僧侣的劳动状态。
- 年少青衿:青衫,代表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 江楼佛火:指江边的寺庙和佛灯,象征信仰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1686-1756),清代诗人、画家,以山水画著称,诗风清新雅致,常表现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赵熙隐居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斗百草 过中岩》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赵熙以轻松幽默的语气,描绘了自己在中岩山中隐居的情景,表达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衰老的反思。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通过与“青神”的对话,设定了一个轻松的基调,同时引入了隐居的主题。接着,诗人描绘了中岩的自然景象和农人的生活,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自己已老,却仍希望能与友人共聚,享受这一刻的宁静。结尾处,寺门紧锁,夕阳烟雾中鹭鸶飞过,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孤独感,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展示了赵熙作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问青神:用轻松的语气引入对话,暗示对隐居生活的信心与自在。
- 借居黄叶君应可:反映对自然的适应与享受。
- 下噀无田,上洄赊酒:表达生活的简朴与乐趣。
- 何事与天尽左:对世事的淡漠与洒脱。
- 好中岩:赞美隐居的环境。
- 称笠影鸦锄,僧农双课:描绘农耕与修行的和谐生活。
- 便瀑径寻碑:表现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寻。
- 世谁知我:强调隐居的孤独感与自我认知。
- 年少青衿如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短暂。
- 来往嘉州,长向此间摇一舵: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
- 几杵钟声,两朝山色:描绘宁静的生活场景,传达时间的流逝。
- 如今老,何计能陪应真坐:感慨岁月无情,友谊难以常伴。
- 寺门锁:象征隐居的闭塞与孤独。
- 夕阳烟,鹭鸶飞破:以自然景象结束,增强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简朴的自然环境。
- 对仗:如“僧农双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神:象征隐逸与自由。
- 黄叶:代表衰老与秋天。
- 中岩:象征宁静与隐居的理想环境。
- 钟声:象征宗教与内心的宁静。
- 鹭鸶:象征自然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神”主要象征什么? A. 神秘
B. 隐逸
C. 财富
D. 权力 -
诗中“年少青衿如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爱情的渴望 -
“寺门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开放
B. 隐居的孤独
C. 繁华
D. 友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赵熙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赵熙则更加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