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子 吊东皋别业故址》
时间: 2025-01-11 09:57: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台南面,越城东臂,胜地曾作蘅皋。
湖通珠浦,溪连香谷,花木一一分曹。
兰亭几度,觞咏罢徒有蓬蒿。
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
幸狐狸,知谢公白血,珍同水碧金膏。
微躯安惜,乾崩坤裂,平陵一死洪毛。
与龙髯马角,和粪土同委员濠。
炊残白骨,牛羊总成,一片腥臊。
白话文翻译
在汉台的南面,越城的东边,这片胜地曾经是蘅皋。湖水通向珠浦,溪水连接着香谷,花木各自分开,犹如曹操的诗句一般。兰亭的几次聚会,饮酒作诗之后,只留下荒草一片。难以用笔描绘,留下的只是丝竹乐声,仿佛山鸟在啾啾叫。幸运的是,狐狸也知道谢公的白血(指谢灵运),珍贵得如同碧水与金膏。微薄的身躯又何必珍惜,天地的崩裂,平陵一死,洪毛也随之消逝。与龙的胡须和马的角,混同在粪土之中,共同成为委员的河流。炊火余烬只剩下白骨,牛羊也化作一片腥臭。
注释
- 蘅皓:古代的一个地名,指代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兰亭:指的是兰亭集序的聚会地点,象征文人的聚会与吟唱。
-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白血:暗指谢公的高洁气质。
- 平陵:古代地名,可能指代某位名士的死去。
- 龙髯马角:用以形容一些动物的特征,可能有隐喻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字仲明,号云溪,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变迁之时,作者通过对古地名的追忆与对往日盛景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吊东皋别业故址》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开头几句,描绘了汉台、越城等地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珍视与向往。接着提及兰亭几度的聚会,虽然有过欢声笑语,但如今却只剩下荒草,暗示了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无情。
诗中“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一句既表达了对往日盛景的怀念,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无能为力,令人感到惋惜。最后几句则转向对现实的沉重思考,提到“牛羊总成,一片腥臊”,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社会动荡及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怀旧到沉重,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台南面,越城东臂,胜地曾作蘅皋:描绘了汉台和越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曾经的美丽景色。
- 湖通珠浦,溪连香谷,花木一一分曹:展现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 兰亭几度,觞咏罢徒有蓬蒿:提到兰亭的聚会,表达对过往欢乐的惋惜。
- 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感慨难以用诗歌描绘,而留下了自然的声音。
- 幸狐狸,知谢公白血,珍同水碧金膏:提到谢公,反映出对高洁气质的追崇。
- 微躯安惜,乾崩坤裂,平陵一死洪毛:对自身渺小的感慨,感叹历史的变迁。
- 与龙髯马角,和粪土同委员濠:用比喻形容人事的低微与无常。
- 炊残白骨,牛羊总成,一片腥臊:暗示社会动荡带来的惨痛结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用自然景物作为隐喻来表达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好旧地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无奈,抒发了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代表着文化的繁荣与美好。
- 狐:象征灵动与智慧,暗示对古人的追思。
- 白骨:象征死亡与历史的消逝,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文人聚会
C. 历史遗址
答案:B -
“与龙髯马角”中“龙髯”与“马角”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A. 富贵
B. 低微
C. 高尚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怀旧与沉重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王羲之的作品,描绘文人雅集的美好时光。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屈大均的《吊东皋别业故址》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屈大均的诗更显沉重,李白则更为直接而抒情。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