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二首 其一》
作者:吴名扬(宋代)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
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
白日忽西颓,川枯山木槁。
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
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
海羽知衔石,冥魂能结草。
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
成败难逆料,死生任常造。
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
白话文翻译
我读书仰慕圣贤,心怀敬畏,仰望苍天。
世事沉重而艰难,种种忧虑萦绕心头。
太阳忽然西沉,河流干涸,山木枯萎。
鲁阳挥戈无所作为,杞国的忧虑像是捣蒜般反复。
有人将责任推卸给命运,而我独自感叹人伦道德的沦丧。
海中的鸟儿知道衔石,冥冥之中灵魂可以结草。
我身穿华美的衣服和帽子,怎能忍受与屠夫同样的生活?
成败难以预料,生死则任由天命安排。
如果天意还没有厌倦,那就努力书写我的功勋和业绩。
注释
- 慕:仰慕,向往。
- 禔躬:恭敬地自我修身。
- 苍昊:指广阔的天空。
- 颓:倾斜,沉落。
- 萦怀抱:缠绕在心头。
- 鲁阳:指鲁国的阳光,象征无所作为。
- 杞国:这里指杞国的忧虑,典出《杞人忧天》。
- 诿:推卸,归咎。
- 伦道:人伦之道,指伦理道德。
- 海羽知衔石:比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掌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名扬,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咏史二首》是吴名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诗作创作于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使其作品充满了哲理。
诗歌鉴赏
《咏史二首 其一》体现了吴名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中借古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圣贤的崇敬与当下世事的无奈。开头两句,诗人以读书慕圣贤自勉,展现出一种修身齐家的理想追求,但随后的描写却揭示了现实的沉重与艰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这两句中,鲁阳和杞国的典故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无奈,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焦虑。诗人在面对人世的无常时,痛心于人伦道德的缺失,感叹于命运的不公。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努力,即使成败难测,仍然要奋发向上,努力书写自己的历史。整首诗以古喻今,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慕圣贤:表达了对圣贤的向往与学习的决心。
- 禔躬凛苍昊:强调自我修身的重要性,向天致敬。
- 世事重且艰:指出社会现实的沉重与困难。
- 一一萦怀抱:各种忧虑在心中缠绕无法摆脱。
- 白日忽西颓:通过自然景象反映时间流逝的无情。
- 川枯山木槁:描绘自然的萧条,引申出社会的衰败。
- 鲁阳漫挥戈:意指鲁国的无力与无所作为。
- 杞国忧如捣:借杞人忧天的典故,表达对无谓忧虑的思考。
- 人或诿气数:有些人将责任推给命运。
- 我独伤伦道:诗人感叹人伦道德的沦丧。
- 海羽知衔石:比喻自然界的智慧。
- 冥魂能结草:暗示灵魂的联系与因果。
- 昂藏美衣冠:指诗人不愿屈身于卑微的生活。
- 岂忍同屠保:表达对屠夫生活的厌恶。
- 成败难逆料:成败难以预料。
- 死生任常造:生死由天命。
- 天心倘未厌:希望天意未曾厌倦。
- 努力书勋考:强调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与现实相对照,形成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人情,增强诗的情感。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工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反映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表达了对人伦道德沦丧的悲痛与对未来的努力追求,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历史责任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苍昊:象征广阔的理想与追求。
- 鲁阳、杞国:历史典故,象征无力与焦虑。
- 海羽:象征自然的智慧与生存的哲学。
- 美衣冠:象征身份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A. 读书
B. 旅行
C. 写信
D. 唱歌 -
诗中提到的“鲁阳”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无所作为
C. 智慧
D. 战斗 -
“我独伤伦道”中“伦道”指的是什么?
A. 伦理道德
B. 历史
C. 自然
D. 个人情感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吴名扬的《咏史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吴名扬更多地关注个体的伦理与道德,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百姓的苦难。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相似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