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7:0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他年同上楚江楼,花绕春城小谢州。
翻手雨云人事改,跳丸日月岁光流。
霜空暮落能鸣雁,秋水风移不系舟。
偶筑一丘邻胜隐,杖筇冲雨亦来游。
白话文翻译:
未来的某一年,我与你同游楚江楼,
花儿环绕着春天的小谢州。
翻手之间,雨云来袭,人事却已改变,
时光如同跳动的珠子,日月流逝。
寒霜中的空中,暮色降临时能听见雁鸣,
秋水在风中荡漾,小舟却无处依附。
偶尔在邻近的山丘上构筑一个隐居之所,
即使在雨中,我也会拄着竹杖而来游玩。
注释:
- 楚江楼: 指长江沿岸的楼阁,象征着游览和怀旧的场所。
- 小谢州: 可能指小型的城镇或景点,具体地名不详,但给人以温馨的春日印象。
- 翻手雨云: 形容事情变化之迅速,如翻手间便有雨云来临。
- 跳丸: 比喻日月流转,岁月如珠子般快速流逝。
- 杖筇: 拄着竹杖,象征闲适的生活状态和自由的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景渊,号弥逊,生于南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和文化都受到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关注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重游故地之际,感受到岁月流转、人事无常,因而写下此诗。诗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折射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诗篇。他通过描绘楚江楼的景象,表现了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中“翻手雨云人事改,跳丸日月岁光流”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主题,令人深思。霜空与秋水的意象则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的悠然自得,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弥逊的深厚诗才和对生活独特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他年同上楚江楼:未来某年再度与友共游,两者之间的情谊和约定。
- 花绕春城小谢州:描绘小镇春天的美丽景象,花与春城构成和谐画面。
- 翻手雨云人事改:表达事物变化无常的哲理,人生境遇总是不可预测。
- 跳丸日月岁光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如珠子般快速,强调珍惜时光。
- 霜空暮落能鸣雁:描绘秋季的苍凉与宁静,增添了诗的沉思气氛。
- 秋水风移不系舟:暗示人生的漂泊状态,心无所依。
- 偶筑一丘邻胜隐:偶然在邻近的山丘上隐居,表现隐逸之乐。
- 杖筇冲雨亦来游:即使在雨天也愿意出来游玩,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跳丸日月岁光流”将时间比作跳动的珠子,生动形象。
- 对仗:如“霜空暮落能鸣雁”,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秋水风移”赋予秋水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变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江楼:象征游历和怀旧之地。
- 花:象征春天与生机。
- 霜空:象征秋天的苍凉与静谧。
- 秋水:象征岁月与人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属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小谢州”代表什么?
- A. 一个城市
- B. 一个山丘
- C. 一个小镇
- D. 一条河流
-
“翻手雨云人事改”中的“雨云”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变化
- C. 友情的坚定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宋代
- C. 一个小镇
- B. 人生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李弥逊的诗一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家国命运的忧虑,而李弥逊则偏重于个人的隐逸和闲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