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梅坡席上杂酬》

时间: 2025-02-04 16:19:50

白玉千株暗,青云一径斜。

从来少车马,恐是阿环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梅坡席上杂酬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白玉千株暗,青云一径斜。
从来少车马,恐是阿环家。

白话文翻译:

在梅坡上,白玉般的梅花千树幽暗地生长,青云间有一条小路斜斜地延伸。这里本来就少有车马经过,恐怕是阿环家的地方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千株暗:形容梅花如白玉般洁白,千株梅树在幽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幽。
  • 青云一径斜:青云之间有一条小路,斜斜地延伸,描绘出梅坡的景致。
  • 从来少车马:这里向来没有车马经过,指景区清幽人迹罕至。
  • 恐是阿环家:阿环是古代汉族女性的常见名字,暗示这里可能是某位女子的家,含有些许闲适之意。

典故解析:
阿环家可能指的是某个在诗人心中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反映了诗人对特定人物或情境的怀念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子云,号秋水,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坡,可能是在一次游玩时,诗人被梅花的美景和静谧的环境所吸引,因而写下了此诗,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梅坡席上杂酬》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淡淡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在梅坡上的所见所感。开头的“白玉千株暗”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幽雅的梅花世界,梅花如同白玉般的洁白,映衬出一种高洁、清幽的气氛。接着“青云一径斜”描绘出一条小路,仿佛是引领人们走进这片静谧的梅林。此句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也使人感受到一种轻盈的自然之美。

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从来少车马,恐是阿环家”传达出一种人迹罕至的宁静,仿佛在说这里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少有人来打扰,只有阿环这样的女子才适合在此栖息。这里的阿环,可能是诗人心中某种理想化女性的象征,反映了他对简朴、自然、无人打扰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美感,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千株暗:通过比喻将梅花的洁白与“白玉”相提并论,暗示梅花的高洁,同时“暗”字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青云一径斜:青云与小路的结合,形成一种悠然自得的景象,给人以向往。
  • 从来少车马:强调了梅坡的宁静,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 恐是阿环家:引入了人文情感,使整个景色更具生动性,暗示某种理想生活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玉”比喻梅花的洁白。
  • 对仗:如“车马”与“阿环家”的对比,形成一种清新自然的对称美感。
  • 象征:阿环象征着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象征洁白、高贵,与梅花的纯洁性相呼应。
  • 青云:常用来象征理想、自由和高远的境界。
  • 车马:象征喧嚣与繁杂,反衬出梅坡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玉千株暗”中的“白玉”主要指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车马的比喻
    C. 诗人的家

  2. 诗人通过“从来少车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喜爱
    C. 对阿环的思念

  3. “阿环家”在文中可能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李弥逊的《游梅坡席上杂酬》更偏向于描绘自然的静谧与简单生活的美好,李白则在诗中更多地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