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用高字韵》

时间: 2025-01-27 03:24:41

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

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

壕吏捉人那复有,田翁泥饮不辞遭。

会看四海收鼙鼓,郡邑官闲得坐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
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
壕吏捉人那复有,田翁泥饮不辞遭。
会看四海收鼙鼓,郡邑官闲得坐曹。

白话文翻译:

南北战报如羽毛般飞来,城头上喜见红色的云彩高高飘扬。
听说关陇地区的马匹已经归来,不仅是瓯闽的刀具在交易。
壕沟中的官吏抓人已经不再,田间的农民喝水也不再遭受苦难。
即将看到四海的战争号角停止,郡邑的官员们闲暇无事可以坐下来了。

注释:

  • 南北军书:指南北两军的战斗消息。
  • 赤云:象征胜利的红色云彩,意味着战争的胜利。
  • 关陇:指关中和陇右地区,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 瓯闽:指的是福建省的瓯江和闽江,表示南方的地区。
  • 壕吏:指壕沟中的官吏,通常是指负责防御的军官。
  • 田翁泥饮:指田间的老人喝水,表现出农民的安宁。
  • 鼙鼓: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战争时的号令,象征战争的结束。
  • :指官员的职位或工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写战争与和平的主题,风格雄浑而富有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争胜利后,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士兵归来的欢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安定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是一首生动描绘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与安宁的诗。诗中通过描写南北两军的战报、城头的胜利标志,以及农民的安宁生活,展现了战争结束带来的社会变革与人们的欢欣鼓舞。首联“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战报如同羽毛般飞来,象征着捷报频传,而“赤云”则寓意着胜利和希望,令人倍感振奋。

接下来的“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诗人通过对关陇马匹归来的描写,暗示战争的结束带来了物资的恢复与贸易的兴旺,体现了和平时期的繁荣。后两联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官吏不再抓人,田翁安然饮水的场景,展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深切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北军书走羽毛:形容战报迅速传递,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2. 城头喜见赤云高:城头上升起的红色云彩象征着胜利,表达了人们的欢欣鼓舞。
  3. 颇闻关陇尽归马:听说关陇的马匹已经归来,暗示战争结束,社会恢复正常。
  4. 不独瓯闽行卖刀:不仅是南方的贸易恢复,象征着经济的复苏。
  5. 壕吏捉人那复有:战争结束后,抓人的现象不再,暗示社会治安的好转。
  6. 田翁泥饮不辞遭:农民在田间安然饮水,体现了和平生活的安宁。
  7. 会看四海收鼙鼓:预示着四方的战争号角都将停止,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8. 郡邑官闲得坐曹:官员们也能闲坐不再忙于战争,表现出社会的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报比作羽毛,突出其迅速。
  • 对仗:诗句中对称工整,增强了语音的美感。
  • 象征:赤云象征胜利,鼙鼓象征战争的结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社会安宁的期盼,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毛:象征轻盈、迅速,暗示战报的快速传递。
  • 赤云:象征胜利与希望,给人以欢快的情感体验。
  • :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物资的恢复。
  • 泥饮:象征着平民生活的安宁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北军书”指的是什么? A. 战争的消息
    B. 农民的信件
    C. 官员的公文
    答案:A

  2. “赤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失落
    B. 胜利
    C. 恐惧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田翁泥饮”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农民的困苦
    B. 农民的安宁
    C. 农民的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对比李弥逊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二者都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但李弥逊更注重描绘战争胜利后的欢愉,而杜甫则强调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忧伤。李弥逊的语调更为欢快,而杜甫则略显沉重,反映了两位诗人在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李弥逊及其同代诗人的作品。
  • 《古代诗歌鉴赏》:对古诗的解析与韵律分析。
  • 《诗词基础知识》:诗词的基本构成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