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游遇雨》
时间: 2025-01-27 03:2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
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
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
白话文翻译
手杖拄着藜杖,寻找山中的胜景,正好在这里休息,
这与在红尘中骑着燕骝马四处奔走是无法相比的。
幽静的趣味在雨中断续,
高远的情怀与云朵一同飘浮,永无止境。
深深的树木在冥冥之中,秋天的光线依然暗淡,
新长出的蒲草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柔和。
年纪渐老,我甘愿在一条沟壑中隐居,
不再需要在广阔的田畴中重拾烦恼。
注释
- 杖藜:藜杖,拄杖的一种,象征着游山玩水的闲适。
- 红尘:指世俗生活,往往代表着烦恼和纷扰。
- 燕骝:一种快马,象征着快速的生活方式。
- 幽趣:隐秘而深远的情趣。
- 冥冥: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深邃的环境。
- 猎猎: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
- 新蒲:春天新长出的蒲草,象征着生机与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山游遇雨》写于诗人游山时遇雨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逸山林,寄情于自然,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游遇雨》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雨中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首联“杖藜寻胜复中休”,描绘了诗人拄着藜杖在山中游玩,恰好停下来休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之对照的“红尘走燕骝”则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繁忙与喧嚣,诗人以此表达对逃离尘世的向往。
次联“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通过雨中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幽静之趣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雨水似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雨断了,情怀却仍然随云飘浮,显示出一种恬淡而高远的意境。
后两联对比深秋与春暖,前者“冥冥深树秋犹暗”表现出秋天的沉闷,而后者“猎猎新蒲暖更柔”则以春天的温暖表现出生机与希望。最后一句“老去行藏甘一壑”,诗人表明自己甘愿隐居于山林之中,远离世俗的烦恼,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杖藜寻胜复中休:用藜杖在山中寻找胜景,正好在此停下。
- 不比红尘走燕骝:这与在世俗中骑马奔跑是无法相比的。
- 幽趣未穷随雨断:幽静的趣味在雨中不断延续。
- 高情无尽与云浮:高尚的情操与云彩一同飘浮,永无止境。
- 冥冥深树秋犹暗:深深的树木在秋天依然昏暗。
- 猎猎新蒲暖更柔:新长出的蒲草在温暖的阳光下更加柔和。
- 老去行藏甘一壑:年纪渐长,我甘愿隐居在一条沟壑中。
- 不须重广畔牢愁:不再需要在广阔的田野中重拾烦恼。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进行对比,突出隐逸的优越感。
- 意象:雨、云、树、蒲草等自然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生动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 比喻:句中用“红尘”和“燕骝”比喻世俗生活的繁杂与嘈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雨: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生命的滋润。
- 云:象征高远的情操与自由的心境。
- 蒲草:象征生机与温暖,代表着新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工具在山中游玩?
A. 拐杖
B. 藜杖
C. 竹杖 -
“不比红尘走燕骝”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世俗生活
C. 诗人的家乡 -
诗中提到的“新蒲”象征着什么?
A. 冷漠
B. 生机与温暖
C. 伤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弥逊的《山游遇雨》,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壮阔,而李弥逊则倾向于细腻与内心的宁静。李白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由的追求,而李弥逊则更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