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表之道中见梅之作二首》

时间: 2025-01-26 03:00:47

近水疏篱竹半侵,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辜负凌寒一寸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水疏篱竹半侵,
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
辜负凌寒一寸心。

白话文翻译:

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稀疏的篱笆映衬着半边竹子,
南边和北边的枝条在阳光和阴影中摇曳。
不是因为我的老眼看得清楚,
而是我辜负了那凌寒绽放的梅花的一寸心意。

注释:

  • 近水:靠近水边,指环境。
  • 疏篱:稀疏的篱笆,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
  • 竹半侵:竹子长到篱笆边,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弄晴阴:在阳光和阴影中摇曳,表现出天气的变化。
  • 老眼:年纪大了,视力不如从前。
  • 辜负:没有珍惜或理解。
  • 凌寒:在寒冷的季节里,梅花依然开放,象征坚韧。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坚韧、不屈的象征。古人常常借梅花表达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梅花依然能够盛开,显示出其不屈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字子青,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涉及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时,正值寒冬时节,作者在道中偶然见到梅花,激发了他的情感与思索。诗中反映了他对梅花的欣赏及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诗的开头“近水疏篱竹半侵”以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美丽,竹子与篱笆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枝南枝北弄晴阴”则描绘出光影中的变化,象征着生命中的起伏与不确定。

接下来的两句则显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不因老眼分明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虽然眼睛的视力已不如从前,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辜负凌寒一寸心”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尽管年纪已大,但对梅花的欣赏与情感依旧如初,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水疏篱竹半侵:在水边的稀疏篱笆旁,竹子生长得半遮半掩,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2. 枝南枝北弄晴阴:南边和北边的枝条在阳光和阴影中摇曳,展现了自然景色中的变化与生动。
  3. 不因老眼分明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的感慨,尽管视力不再,但心中仍有情感的深度。
  4. 辜负凌寒一寸心:意在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敬意,尽管自己年老,但对美的感知与欣赏依旧如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坚韧比喻为一种精神力量,反映诗人内心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如“枝南枝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坚韧生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精神。
  • 水边:体现自然环境的静谧。
  • 竹子:象征清雅与高风亮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近水疏篱竹半侵”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茂的树林
    • B. 静谧的水边
    • C. 热闹的市场
  2. “不因老眼分明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A. 对生命的失望
    • B. 对美的珍惜
    • C. 对自然的无感
  3.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 A. 脆弱
    • B. 坚韧
    • C. 平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冯延巳的《梅花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与李弥逊的这首诗都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于梅花的孤傲与清香,而李弥逊则注重描绘梅花在寒冬中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