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道中寄丁星墅》
时间: 2025-01-25 18:1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见江枫叶已丹,
偶然别绪上眉端。
秋花小阁人欹枕,
疏柳长堤我据鞍。
雁影云随天际远,
潮声风送晚来寒。
未残丛菊还宜醉,
好把新篇寄与看。
白话文翻译:
初见江边的枫叶已经红了,
偶尔的离别情绪浮上眉头。
秋天的花在小阁楼里,人斜靠着枕头,
疏落的柳树长堤上,我独自骑马。
大雁的影子随着云彩远去,
潮水的声响伴着寒风晚来袭。
未凋的丛菊仍然适合饮酒,
真想把新写的诗篇寄给你一看。
注释:
- 乍见:初次看到。
- 江枫:江边的枫树。
- 丹:红色。
- 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疏柳:稀疏的柳树。
- 据鞍:坐在马鞍上。
- 雁影:大雁的身影。
- 潮声:海潮的声音。
- 晚来寒:晚上带来的寒意。
- 未残:尚未凋谢。
- 丛菊:成片的菊花。
- 宜醉:适合饮酒。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江枫”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中国文学中,枫树常常象征着秋天和思乡之情。诗中“丛菊”提到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且与重阳节相关,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奉翰(约1630年-约1700年),清代诗人,字子山,号寒云,山西人。生平多游历,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正值旅途中,感受到秋日的萧瑟和离别的情绪,写下此诗寄给友人丁星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秋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江边景色,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乍见”和“偶然”引入,瞬间捕捉到秋日的气息,江枫叶红的景象便映入眼帘,带来了浓厚的秋意,随之而来的是思乡和离别的情感,深切而真实。
接下来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意境:秋花小阁里,诗人倚靠着枕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而疏柳长堤则在衬托着孤独的身影,形成了一种寂寞的美感。随着“雁影云随”的描写,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暗示着离别的难熬和时间的流逝,潮声和寒风又进一步渲染了这一份秋日的冷峻。
结尾两句则转向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便是未残的菊花依旧可以酿成美酒,诗人希望将自己所写的新篇寄给朋友,与其分享这份秋日的情感与美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见江枫叶已丹:初见江边的枫叶已然变红,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 偶然别绪上眉端:离别的情绪在不经意间浮现,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秋花小阁人欹枕: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靠在小阁的枕头上,感受秋花的气息。
- 疏柳长堤我据鞍:在长堤旁,诗人骑马休息,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
- 雁影云随天际远:大雁飞向远方,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潮声风送晚来寒:潮水声和秋风带来的寒意,增强了秋天的气氛。
- 未残丛菊还宜醉:即使丛菊尚未凋谢,依旧适合饮酒,表现了一种乐观态度。
- 好把新篇寄与看:希望将新作的诗篇寄给朋友,共享这份秋日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影”比喻离别的心情。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潮声风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乍见”与“偶然”、“未残”与“宜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秋天的萧瑟、离别的伤感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秋日的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枫: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思乡情绪。
- 秋花:代表秋天的美丽与短暂。
- 疏柳:象征孤独与寂静。
- 丛菊:象征坚韧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希望将什么寄给朋友?
- A. 酒
- B. 新篇
- C. 画作
- D. 信件
-
“乍见江枫叶已丹”中的“丹”是什么意思?
- A. 青色
- B. 红色
- C. 白色
- D. 黑色
答案:
- C. 秋天
- B. 新篇
- B. 红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奉翰的《秋日道中寄丁星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李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的诗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