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在昭陵日,倾心用老成。功归仁祖庙,正得一书生。
白话文翻译:
在昭陵的那一天,我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往事。我的成就归功于仁祖的庙宇,我正是那位书生。
注释:
- 昭陵:指的是唐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是唐朝的伟大象征。
- 倾心:表示倾注心力,真心实意。
- 仁祖:即唐太宗李世民,因其仁德而被称为仁祖。
- 书生:通常指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
典故解析:
- 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以其治国有道、文治武功而闻名。
- 仁祖庙:指的是对唐太宗的纪念,表达了对其德行的敬仰。
- 谢安:历史上的名士,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高洁的品德和才华著称,文中提及的“羊昙”可能是指谢安的朋友,暗指其高洁的道德和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代表了宋代的文人风范。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游历百花洲时,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自身身世的反思。背景是宋代盛行的文人游,诗人常常借游历抒发情感,缅怀前贤。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句式对称,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开头的“忆在昭陵日”立即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了对历史的回忆之中。诗中通过昭陵这一历史符号,唤起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景仰,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接下来的“倾心用老成”则揭示了诗人在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珍惜与感悟。最后两句“功归仁祖庙,正得一书生”则强调了个人成就与历史人物的关系,既表达了对李世民的感激之情,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个人理想与价值的追寻,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在昭陵日:回忆在昭陵的日子,暗示了对历史的向往与追忆。
- 倾心用老成:意指倾注心力,积累经验,显示出对人生的思考。
- 功归仁祖庙:成就归功于仁德的皇帝,强调历史的影响。
- 正得一书生:表达出诗人自谦的态度,同时也展现出对知识分子的自豪。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 隐喻:通过昭陵和仁祖庙的提及,隐喻历史人物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
- 情景交融:通过回忆与抒情,形成了情与景的交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人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在思考自身的处境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昭陵: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仁祖庙:代表着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与怀念。
- 书生:象征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是“昭陵”的指代? A. 唐太宗的陵墓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
“倾心用老成”中“老成”的意思是: A. 年长的
B. 经验丰富的
C. 成熟的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历史人物的敬仰? A. 朱元璋
B. 唐太宗李世民
C. 苏轼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主题与历史感有相似之处。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怀。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两者都通过历史背景表达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前者更聚焦于国家的沧桑,后者则是对个人理想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