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化十五首》

时间: 2025-01-22 23:39:08

风烟漠漠半阴晴,人道春归不见形。

嫩草已侵水面绿,平芜还破烧痕青。

意思解释

观化十五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风烟漠漠半阴晴,人道春归不见形。
嫩草已侵水面绿,平芜还破烧痕青。

白话文翻译:

风烟弥漫,天色阴晴不定,人们说春天来了,却看不见它的踪影。
嫩绿的草已覆盖在水面上,平坦的田野上还留有烧过的痕迹。

注释:

  1. 风烟:指风和烟雾,形容天气阴沉。
  2. 半阴晴:指天气阴晴不定。
  3. 人道:人们说。
  4. 春归:春天的归来。
  5. 见形:看到形迹、踪影。
  6. 嫩草:刚发芽的绿草。
  7. :覆盖、渗入。
  8. 平芜:平坦的田野。
  9. 破烧痕:烧过的痕迹。

典故解析:

“春归”是一个常见的春季意象,古人常以春天来象征生机和希望。诗中提到“春归不见形”,暗示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显而易见,可能与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的感知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情感细腻,常以自身经历融入作品中。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写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然而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春天来临的无形与无奈,体现了他对时局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观化十五首》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黄庭坚对春天和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开篇“风烟漠漠半阴晴”描述了一种模糊而不确定的天气状态,这种不稳定的气候映照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却又无法确切感知的矛盾心情。接下来的“嫩草已侵水面绿”则转向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嫩绿的草色象征着春的气息,仿佛在强调春天的确已然来到。然而,最后一句“平芜还破烧痕青”却又带来一丝忧伤,田野上的烧痕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荒凉与破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首诗通过天气与自然的变化,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烟漠漠半阴晴”:描绘了模糊的风烟和不定的天气,诗人用“漠漠”一词加强了环境的朦胧感。
  2. “人道春归不见形”:人们虽说春天来了,但实际上并未看到具体的春天景象,表现了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3. “嫩草已侵水面绿”: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草色,表达了春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4. “平芜还破烧痕青”:用“破烧痕”暗示着自然之美与历史的创伤,给人以思考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个看不见的存在,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阴晴”与“春归”,形成了音韵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人道”来引入人们的感知,使自然景观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来临与自然变化的美丽,但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往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不确定和变化的环境。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又显得模糊而遥远。
  • 嫩草:代表新生与希望,展现春的生机。
  • 烧痕:象征着过去的灾难与创伤,形成一种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与“春归”同义? A. 春天
    B. 春回
    C. 春到
    D. 春来

  2. “嫩草已侵水面绿”中,"侵"字的意思是: A. 破坏
    B. 渗入
    C. 覆盖
    D. 产生

  3. 诗中提到的“烧痕”主要象征: A. 新生
    B. 遗憾
    C. 过去的创伤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春天感怀,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天夜雨,寓意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本诗与李白的《庐山谣》。李白的诗豪放洒脱,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对自由的向往,而黄庭坚的诗则更为细腻,蕴含了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观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