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道中寄怀伯氏》

时间: 2025-01-26 00:48:54

北征无百里,日力不暇给。

山重鸟影尽,露下月华湿。

寒忆共被眠,屡成回马立。

岂如同巢鸟,莫夜得安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征无百里,日力不暇给。
山重鸟影尽,露下月华湿。
寒忆共被眠,屡成回马立。
岂如同巢鸟,莫夜得安集。

白话文翻译:

我北上征途虽不远,但日光已无力照耀。
重重山峦中,鸟影已经消失,
露水落下,月光湿润了大地。
我想起与你共眠的寒夜,
时常回头再看,令人心生惆怅。
岂不如那些同巢的鸟儿,
夜夜都能安然归巢?

注释:

  • 北征:北方出征,指作者的行程。
  • 无百里:不到百里,形容路途并不远。
  • 日力不暇给:太阳的光辉无法给我温暖,形容疲惫与孤独。
  • 山重:山峦重叠,形容环境的艰难。
  • 鸟影尽:鸟的影子消失,暗示孤独和失落。
  • 露下月华湿: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湿润,描绘夜晚的清冷。
  • 寒忆共被眠:想起和你共度寒冷的夜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屡成回马立:屡次回头,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
  • 同巢鸟:比喻有伴侣的鸟儿,传达了对陪伴的渴望。
  • 莫夜得安集:夜晚得以安然归巢,表达对安宁与归属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切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征途中,黄庭坚在艰苦的环境中思念故友伯氏,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同伴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孤独和归属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蒲城道中寄怀伯氏》是一首情感深厚的诗作,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征途中孤独与思念的交织。诗的开头便以“北征无百里”引入,虽说行程并不算远,但日光的无力感让人感到身心俱疲,暗示着旅途的艰辛。而“山重鸟影尽,露下月华湿”则通过描绘景色,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鸟影的消失令人感到孤独,露水湿润的清冷让人心生寒意。

接下来的“寒忆共被眠”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温暖时光的怀念,令人动容。在回忆中,诗人多次回头,似乎在追寻那段温暖的记忆。“岂如同巢鸟”一句,巧妙地将自己的孤独与鸟儿的陪伴对比,深入表达了对友情和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孤独的对立,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征无百里:北上征途虽不远,设置了旅途的背景。
  2. 日力不暇给:日光无法照耀,体现了内心的疲惫。
  3. 山重鸟影尽:重重山峦中失去鸟影,暗示孤独的环境。
  4. 露下月华湿:露水湿润,营造出清冷的夜景。
  5. 寒忆共被眠:怀念温暖的夜晚,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6. 屡成回马立:频繁回头,体现了对过去的牵挂。
  7. 岂如同巢鸟:与有伴侣的鸟类对比,寓意渴望陪伴。
  8. 莫夜得安集:希望夜晚能有归属感,渴望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孤独的情感与鸟儿的陪伴作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日力不暇给”与“露下月华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叹,情感真挚,令人倍感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深刻反映了人对陪伴与归属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北征: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艰辛。
  • :象征友情与陪伴,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月华露水:营造出清冷的夜晚,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力不暇给”意思是: A. 日光照耀很强
    B. 日光无法给我温暖
    C. 日光照耀很久
    D. 日光消失了

  2. “寒忆共被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遗憾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庭的情感。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对故乡的思念为主,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